其實真的想要適應傳統移動運營商的業務需要,其實完全可以辦得到,只是沒有必要,而且很麻煩,只有等到大家都接受了這種虛擬卡服務的時候,推廣起來才會容易很多。
當然,虛擬通訊卡的誕生並不完全是為了個人消費者考慮,更多的是為物聯網硬體裝置考慮,節約物聯網聯通衛星通訊系統的成本。
相比起個人通訊消費領域,物聯網需要聯網的裝置可謂是五花八門,數量也是非常的龐大,如果都需要使用實體通訊卡,那相關手續辦理可就非常的麻煩。
至於資費採用的是兩種收費方式,第一種就是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採用的是套餐資費模式,不收取接入費用,相對要簡單一些。
而針對物聯網應用則是分兩部分收費,一部分是對裝置接入進行收費,之所有有這部分收費,主要是為了減少衛星的接入壓力。
物聯網裝置數量非常龐大,如果每臺裝置都接入的話,2000顆衛星提供的200億接入上限很可能很快用光,這個做法是變相的增加直接接入的成本。
企業為了減少接入費用,只能是採用集中式接入方案,購買一臺專門接收衛星數字的接收器,然後這一片區域內的物聯網裝置全部共享這一個接入點。
這樣的話,就可以將直接接入衛星的裝置數量直接減少100倍以上,這對於擴大全球衛星通訊系統的承載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直接接入費用是按月繳費,可以一次繳費很多個月,每個月的接入費用為50元,價格還是比較貴,這筆錢相當於佔位費。
另一部分費用是按照流量算錢,1GB的數字流量價格為1元,雖然在後世,這樣的價格也不算便宜,但是在這個年代,其實非常的便宜了,比蜂窩行動通訊網路的流量費用要低。
在個人消費領域則是降低接入費用,增加流量費用,這樣可以降低進入門檻,但是提高了使用成本,防止和現有的行動通訊運營商形成競爭。
但是在物聯網應用領域則是提高接入門檻,降低使用成本,一方面是為物聯網大規模應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是防止有人將物聯網和個人消費套餐混淆,佔天玄科技公司的便宜。
在玄天科技公司宣佈全球衛星通訊系統建立完成並開通通訊服務之後,他旗下的各個企業就紛紛開始進行替代行動,開始逐漸接入全球衛星通訊系統。
現在的光纖網路技術其實針對大流量還是比較友好的,但是在時延及穩定性上面和6G標準的全球衛星通訊網路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如果對網路時延和穩定要求不高的裝置,是沒有必要接入全球衛星通訊網路,但是有些裝置對此要求較高,則可以選擇接入全球衛星通訊網路。
而且想要很好的使用6G服務,不僅僅只是接入全球衛星通訊網路就可以,地面相關網路設施也需要更新到6G標準,才能夠達到相應的效果。
木桶效應大家應該知道,雖然全球衛星通訊網路具有6G的水平,但是如果地面接收訊號之後,相應的網路卻是低標準的話,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低服務標準。
至於地面6G網路通訊裝置,則是授權給了恆通通訊公司和華為技術公司負責研發生產,玄天科技公司只需要收取專利費就可以。
如果這兩家企業不是兄弟企業,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光是收取專利費賺錢其實並不多,比賺裝置的錢少多了,唯一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勞神費力。
目前關於6G地面網路裝置,兩家企業只能在國內出售,暫時不會出口,具體到目前,也只有趙一旗下的企業會快速的更換,其他的企業可能需要看看效果如何再選擇跟不跟上。
恆通通訊公司和華為技術公司其實在全球衛星通訊還沒有發射組網前,就已經將相關的地面網路裝置給研發出來了。
畢竟他們也是獲得了相關技術資料,同時也參與了全球衛星通訊系統的關鍵裝置研發,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提前拿出相關的零部件和裝置並沒有多少難度。
等到這兩家企業拿出了零部件和裝置之後,天工精密儀器公司就在自己的諸多裝置和各種感測器當中嵌入了這些新網路裝置。
因為趙一旗下的幾乎所有企業,都需要使用到天工精密儀器公司的各種裝置和感測器,這邊工作進度快,有利於兄弟企業能夠儘快開展替換工作。
就在這邊剛剛宣佈開始提供服務之後,天璣農牧公司的物聯網農業示範區就率先使用上了,加上人工智慧技術,幾乎做到無人化管理,大幅度減少了人工參與的工作量。
等到這邊的物聯網農業示範區進一步完善之後,就會開始在天璣農牧公司旗下的所有種植區域內上馬物聯網+人工智慧管理模式,提高農業效率,減少管理成本。
特別是天璣農牧公司的海上農場,由於遠離大陸,很難透過光纖網路進行聯網管理,智慧化程度較低,人工參與程度較高。
這次智慧物聯網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減少人工直接參與的勞動量,雖然不至於減少員工人數,但是卻可以大幅度減少員工的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