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濟水的決戰,雍軍上下都充滿了期待。
而此刻濟水以東的朝廷軍隊,卻對戰爭充滿了恐懼,以至於悲觀情緒在蔓延。
雖已提半月開始設防,但防線設定得並不緊密,各部之間配合也不是很默契。
作為朝廷大軍主將,在新一輪巡視各部防線後,安國公朱成明很是擔憂。
所以他已傳令各部指揮使,到他的中軍衙門來議事。
訊息昨天就發出去了,告知是今日辰時要到,但現在時間已經過了,各位指揮使還未到齊。
更讓他心煩的,是眼前這些已經到了的人。
這些人在大堂內,要麼大聲喧譁,要麼是相互爭執,讓這莊嚴的大堂變成了菜市場。
人的忍耐終究是有極限的,朱成明忍無可忍之際,只見他一拍桌子吼道:“都給我閉嘴!”
畢竟他是主將,眾人還是要給他些面子,尤其是從東南調過來軍隊主官們。
當然了,也就是給點兒面子安靜下來而已,眾人對他仍是冷眼相待。
朱成明安撫不下部下,總的來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雖貴為國公,但朱成明和盧立清不同,他承繼爵位不過七八年,領兵打仗時間並不長,也就導致他的威望不足。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如今軍隊各部來源複雜,有老禁軍和新禁軍的不合,還有各都司衛所的之間的矛盾。
按理說,如今大敵當前,怎麼也該勠力同心,一起共度危機的才是。
但在軍中悲觀情緒影響下,軍官們對打贏這一仗信心不強,偏偏對對戰敗也沒有緊迫感。
表面上看起來很矛盾,但只要深究就能明白,改朝換代對皇帝來說是絕路,但對下面臣子卻非如此。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是朝廷上層被撤換,對底下人影響其實不大。
一但朝廷大敗,他們只要順勢倒戈,就基本不會受到清算。
事實上,朱成明今日叫眾人來議事,目的就是要打壓這種不正之風。
“諸位,叫你們過來,不是聽你們鬧騰的……”
“昨日本將去你們軍寨走了一遍,發現了很多疏漏之處!”
“羽林右衛軍寨太靠後了,虎賁左衛和神武右衛之間,隔了差不多五里地,這又怎能行?”
沒來的左右金吾衛指揮使,朱成明已不打算再等,所以此刻他直接開啟了正題。
“大將軍,我軍前方是片灘地,再往前我軍根本無法設營,這你可得明鑑!”
“大將軍,我軍可是按您的軍令設營,中間的五里空地,應讓神武右衛靠過來!”
“狗屁,憑什麼我們靠過來,再把戰線拉長我軍還打什麼仗?”
一時間大堂內又吵了起來,仍由朱成明拍桌子也不管用,朝廷這十來萬大軍內部矛盾實在太大。
坐不穩大將軍的位置,朱成明其實也很苦惱,甚至有過抽身而退的想法。
可如今,朝堂上有能力的人不想接鍋,讓他根本沒有辦法。
至於他的副將,那位高平侯吳聲昌,此刻躲在一旁是一句話都沒說。
而當下一幕,也被負責監軍御史和太監看在眼裡,讓這兩人也是擔憂無比。
最後,大堂上吵吵嚷嚷了半個多時辰,即便朱成明控制住了“紀律”,可也沒議出太多成果就草草收場。
“大將軍,他姓朱的把我羽林右衛佈置在最前線,為了朝廷大局我忍了,可他還說我我軍駐紮太靠後,你說他到底什麼意思?”
“大將軍,弟兄們跟著你南征北戰,這幾年可沒少遭罪,你可得為弟兄們說話!”
“陳指揮使說得沒錯,大將軍您可幫弟兄們說話,不然全讓東南那幫人佔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