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甘一字一句沉穩而充滿力量,將隋江內心最深處的遺憾和鬥志都激發了出來。
隋家曾是湘安省所有讀書人真正向往追隨的讀書人家,擁有一座五層高的書樓,從古至今的書記雜集全部都有,豐富震撼。
當時隋家出了位天才,與三個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共建了朗朗讀書會,邀所有讀書人一道品析朝局,共討治國良策。
一時風頭無倆。
連高坐金鑾殿的皇上都有所耳聞。
後來這位天才不負眾望二十歲便連中三元,成為大熠科舉史上的傳奇人物。
可惜天才體弱多病,剛中狀元不久便病死了,百姓惋惜不已,皇上更是感嘆‘國之遺憾’。
隋江出生時隋家便已經沒落了,只剩這小小的一間鋪子,家族的輝煌只在長輩嘴裡聽到過,讓他心之嚮往。
天才早逝,朗朗讀書會卻依舊在一年一年地舉辦下去,如今已然深入讀書人的心。
凡湘安的讀書人,若不曾參加過朗朗讀書會,都不好意思以讀書人自居。
但隋家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家族,卻是泯然眾人,十多年不曾再出現在朗朗讀書會上。
“你想幫我振興隋家?”
隋江壓下激動的情緒開口道。
井甘只是低頭抿茶,沒有回答。
“我加入滄海書鋪是為賺錢,你我之間並不衝突,你無需對我有戒心,相信我們必能互惠互利,達成共贏。”
*
那日隋江走後,第二天便與井甘簽訂了文書,井甘擁有了滄海書鋪兩成股。
既然成了滄海書鋪的一員,便要開始為書鋪的生意操心,提出可以實行借閱服務的想法。
“書本珍貴,不少貧寒讀書人買不起書,只能到處借抄,便是日子稍好過些的人家為了供一個讀書人也是耗盡家財,買書可謂奢侈的事。
既如此,我們何不將書借於他們,只收取些許借閱費便可,既能讓更多讀書人隨心所欲看自己想看的書,不用為昂貴的書費發愁,書鋪也能增加客流提高聲譽。
當吸引的人流越來越大,收益自然也會不斷增加。”
“借閱……倒是個不錯的方法,那怎麼個借法?”
隋江取下鼻樑上的眼鏡,摺好收回盒中,攤在掌心的書也合上了,認真地看著井甘。
自有了這副眼鏡,他感覺整個世界都變清晰了,如珍如寶,愛不釋手。
卻只有在看書時才會戴上,平日根本捨不得,細心地收藏在盒子裡。
井甘端著冰沙安逸地吃著,嚥下口中的果肉,抽空回答道,“我們書鋪的書籍種類也算齊全,凡科舉所需的資料也都有,客流定然不會少。
我們可以實行月借制,每月五文錢,可以借閱書鋪裡的任何書籍,但只能在書鋪裡看,不可外帶。
若想外借,每本書多給兩文,押金五十,且為期十日,十日內未歸還或者書本損壞,便用押金賠償。”
隋江聽得認真,越聽眼睛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