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繼土改和廢奴之後,工商業改革勢在必行。
“我上大學的時候啊,老師講過這個課。我只記了一個標準答案,考試的時候選c就對了。現在身臨其境了,才知道為什麼要改造工商業。”
他說的模糊,六合縣令也聽得含糊,只知道面前這位督帥確實在番邦上過學。
李修說的是公私合營,他仔細比對了一下現在的環境,感覺還是大有可為。
六合縣令繳納了投名狀後,主動來找李修問計,商人們都殺了還是要甄別處置。
李修先說了一番上面的話,然後說到殺人的問題:“難就難在這,西域的法和中原的法,有著很大區別。京城為了修法,也是鬧得很大意見。你是一縣之令,是具體開展工作的人,我正好請教一下你。”
六合縣令連說不敢。
李修不讓他客氣,問他一個問題,要是分了他手中的刑罰之權,他會如何去想。
“督帥的意思是不是改縣制?”
秦設縣、漢設州、唐設府。皆是因為國土面積的變化而變化。地方越來越大了,相應管理起來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行政機構不得不向上增加。
方圓百里稱為縣,這是歷代以來最基層的行政單位,縣令之下雖有錢名糧刑各吏,但皆聽命縣令一人。老百姓常說的土皇上,父母官,不是沒有道理的。
李修要改的豈止是縣制,是整個行政體系的大變革。他要分權,分一個“三權鼎立”的模式出來。
“司法權要單獨拿出來,行政權也要分到縣一級的人代會里,你能留下來的是管理權和財政權。另外,一縣之尊,自動有府一級的代表資格,可保證自己在上一級行政單位的發言權。”
六合縣令琢磨了一會兒,問了一個問題:“議事不決時,如之奈何?”
“本質上還是縣令管轄,議而不決縣令有最終主導權。同時人代會必須跟進縣令的決議,除非你招惹眾怒讓他們罷免了你。”
這辦法好不好?李修也是心裡沒底,每一條政策落實下去,都關係著多少人口的生計。由不得不慎重一些。
六合縣令是個四旬多的老縣令,說他老是指他在縣令的任上乾的年頭長,是本地官僚的老人。初始對李修有所牴觸,也是因為李修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他的邏輯。
等著發覺李修的道理之後,他反而對新政有了極大的興趣。
原因在於他這個年齡的底層官員,在原有的體制下,基本上是升遷無望,繼而對皇權體制是有著很大怨氣的。
再加上他接觸和了解的民間底層,也是最真實和最直接的,深知百姓的疾苦。
李修的農會政策讓他大開眼界,也對農會爆發出來的戰鬥力驚恐萬分。
既然打不過你,那就加入你。
明哲保身和見縫插針就是類似他這樣的基層官員所信奉的道理。
於是獻計給李修:“督帥要是有心,不妨召集金陵八縣縣令齊聚一處商議。”
金陵八縣:上元、江寧、溧水、句容、溧陽、江浦、六合、高淳。
此時都已落在了李修的手中。
李修同意了他的建議,並委派他負責這件事:“你當個東道主,請他們來好好商議一下。畢竟是關係到你們的飯碗,我也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多謝督帥成全!”
六合縣令躊躇滿志的告辭走了,李修看看時間,喊上自己的衛隊深夜出發,金陵那裡該結束他們的鬧劇了。
真的是一場鬧劇,三萬多人衝出皇城後,先是挨地雷炸,然後是火炮轟,在皇城與宮城之間這個狹小的區域內,被柳湘蓮用火力幾番洗禮,提前上演了這裡沒有的八里橋之戰。八千對三萬,戰死五人,殲敵五千,降者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