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方才巡著對方的指引,直接來到了正殿門口。
而待到得正殿門口,只聽三聲靜鞭響過。天光也已然大亮。
邕帝在經過太醫院的治療後,已然身子大好了。
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底下的群臣,為首的梁王趙念澤自然是一派意氣風華的模樣,而隨同他並肩站在一處的是三位身著紫袍的官員,他們分別是百官之首姜丞相,御史大夫高毅忠,以及頂任了陳家職位的程太守。@
高毅忠在邕帝的目光朝自己掃過來時,立刻配合的點了點頭。
隨後待得朝堂之內一片肅穆後,邕帝方才開口說起自己的近況“朕近幾日只感身心越發疲乏。而國不可一日無君,故而朕也想著也是時候該立下儲君了。”
說完這話,他看了一眼趙念澤的方向,隨後又看了看姜相的方向。
而他之所以看向姜相,自然是因為趙衍楨前幾日因為大鬧程太尉府之事而被禁足一月,故而沒有前來所以邕帝只能看向如今被人傳言成為晉王新支柱的姜丞相了。
被邕帝看過的二人,一人只仍是一副意氣風華的模樣,那姜相的臉上卻是露出一副如同死期將至的模樣。
不過邕帝也不在意這些,他只繼續道了一句“關於這儲君之位,我心中其實一直有兩個人選,一個是穩重仁厚的梁王,一個是屢建奇功的晉王,在朕心目中,這兩個兒子都是十分優秀的人選,故而朕一直以來也不能抉擇,故而朕想交給諸君選擇,不知諸君可有人選?”
話音落下,底下立刻便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
最後在一番激烈討論過後,高毅忠這邊的一名言官只率先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儲君之位,當擇梁王才是,雖然晉王屢立奇功是不假,可是天子並不需要成為能臣猛將,晉王他到底還是缺少一些治國經驗,反而是梁王殿下,他為人踏實肯幹,又能實行仁政,正是成為儲君的不二人選。”
那人說完之後,邕帝只聲色淡淡道“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聽到邕帝的話,那名言官便手持毋板,隨後小碎步退了下去。
而邕帝在聽完舉薦梁王的人選之後,只又淡淡道了一句“還有人要舉薦其他人選嗎?”
他說這話時,目光是看向姜放的,他以為姜放為了自己這女婿總應該出言說幾句。
然而姜放卻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姿態。
這架勢就好像此事與他無關一般。
看著姜放這般,邕帝不免道了一句“姜相,你難道就沒有什麼人選要舉薦。”
姜放本是想裝蒜,奈何邕帝直接點到了自己的名字,故而他只能躡步走到前方道“回殿下的話,臣也以為梁王殿下老成持重,德才兼備,可為儲君之選!”
聽到這話,邕帝的眼中不免閃過一絲陰鶩與猜疑。
他自己便是靠著權臣上位的,上位初期也不免常要看他人臉色,故而邕帝的心性一直十分多疑,此刻聽得滿朝文武,居然只有一種聲音,他在高興之餘,卻也不免生出了幾絲猜疑。
他猜疑的第一點是晉王趙衍楨是不是在揹著自己搞別的手段,第二才是懷疑趙念
澤是不是在揹著自己勾連了其他人。
不過他心目中這個位置一直都是給自己這大兒子留下的,故而雖然心中猜疑,但他還是沒有叫停。
他只是謹慎的道了一句“難道就沒有人舉薦晉王的嗎?”
說完這話,他只看向滿朝文武。
此時別說是邕帝了,便是高毅忠也不禁朝那另外兩路人馬看了過去。
他本來以為今日定然會是唇槍舌劍,一場硬戰,甚至為了今日,他們只還模擬了對方的立場,準備了一整套的說辭,然而此刻在面對著整個啞火的晉王陣營,他們一方面覺得不可思議,一方面只覺得人生寂寞如雪。
這是什麼走向?
就在眾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終於有一名小翰林走了出來。
“微臣陳晉中有要舉薦之人!”聽得這話,邕帝面上一喜。
“說!”邕帝言簡意賅道。
那小翰林隨後便低聲道了一句“年初淮泰山城大洪,贛州大旱,陳州蟲災,年末又是冰雪之災,回看往年,從未有過如此災害頻繁之時,微臣也算是能觀測些星象,知些天時地理,按照微臣的推算這些災害只是剛剛開始,而有了這些災害,民生必定凋敝。比起能開疆擴土的君王,人們更需要的是一個仁君,而梁王殿下正是仁君典範,微臣也以為在此等形勢下當立梁王殿下為儲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