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風水師使用的羅盤,大多數時候是與人息息相關,自然用後天八卦。不過我現在是在調節梳理地氣,還是用先天八卦比較妥當。”
方元笑道:“再說了,後天不足,只能靠先天彌補了。”
“很有道理。”顧昌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片刻之後,八卦符紋繪刻好了,方元左右打量,也頗為滿意:“就這樣吧,等到地脈水氣奔湧出來,先天八卦受到刺激自然運轉起來。之後你再求居士幫你在這裡修建一個聚攏生氣的亭子,把井臺籠罩起來。這方面居士比較擅長,求他準沒錯……”
“是是是……”顧昌銘記於心,打算回頭就去求古月居士。
“時候也差不多了。”與此同時,方元抬頭一看,只見空中驕陽似火,已經是中午時分,當下立即示意道:“可以鑽井了。”
“開工!”
一聲令下,自然有人抬來小型鑽井機擱到井臺中心,反正井臺修得足夠大,也不用擔心**縱不了機械。現在打井科技含量高多了,不像以前全憑手工挖掘,奮戰幾天才能挖一口井,甚至在一些缺水地區,挖幾個月都未必能夠打一口出水的井。
古代的時候,在西北地區,挖井人應該是備受尊敬的職業。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掘井人,這肯定是從那裡傳揚起來的俗話。
泉州臨海,安溪本身又有江河環繞,水資源豐富,隨便在什麼地方一挖,只要運氣不是太差,應該都能挖出水來。所以打井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特別是到了現在,常人只要去買或租借一臺鑽井機,而且懂得**縱機器,肯定能夠順利打出一口井來。
幾個打井工人就是這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這裡儘管是山上,但是四周青草比較繁茂,一看就知道地層有水。
“據我的經驗,平原地區五六米能見水,在山上要加一倍,最多十二米就能見水了。”一個滿臉風霜之色的中年工人,頗有把握道:“當然,為了穩妥起見,可以鑽十三米。”
“不管多少米,反正見水之後就先停下來。”方元強調道:“然後再根據我提供的資料,繼續往下鑽下去……”
所謂十二尺九寸六分,看起來十分精確,實際上也是一個虛數。畢竟古代的測試工具向來不標準,但是為了讓人不明覺厲,肯定故意說得非常精準。其實只要知道最大的數字就行,也就是十二尺,至於九寸六分什麼的,可以直接忽略不計。
以現代的標準計算,三尺有一米,十二尺就是四米。
在中年工人看來,打井見水已經可以了,還要往下鑽四米,簡直就是多此一舉。但是話又說回來,在山上打井,鑽深一些也有保障,起碼出水較多……
帶著這樣的想法,中年工人也沒有什麼異議,立即**縱機器開始鑽井。
嗚嗚嗚,均衡的馬達聲響起,鑽井機也開始了工作,鑽頭直接深入泥層之中,片刻之後就有泥漿流了出來。
中年工人觀察泥漿情況之後,立即笑道:“這裡的泥土鬆軟,又沒有什麼渣石,很容易打孔。最多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打好井了。”
“我們不需要速度,只要符合我們的要求……”顧昌沉聲道,其實心裡卻有幾分惋惜,畢竟這個結穴地點,儘管不算大富大貴的陰宅福址,但是也算一塊不錯的好地。要是把人安葬在其中,子孫後代應該能夠小富安康吧?
這個念頭閃過,顧昌忍不住自嘲一笑,覺得自己真是胡思亂想,如果樓盤煞氣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結穴位置遲早會受到煞氣影響,到時別說小富安康,能平安無事就算不錯了。
反之,要是順利解決樓盤煞氣,他也絕對不允許有墳墓出現在樓盤旁邊。再說了,結穴可是重塑樓盤風水格局的關鍵,充分利用它還來不及呢,沒必要惋惜……
“喀嚓!”
就在顧昌沉思之際,冷不防聽到一陣乍響,好像是鑽井機出現了什麼故障。
“怎麼回事?”
剎那間,顧昌臉色沉了下來,鑽井機爆了也沒關係,但是這口井卻不能出現任何意外,要是由於機器的問題導致風水井崩塌,他估計會直接把人埋到井裡。
“卡住了……”中年工人急忙檢查,也有了結論:“碰到堅硬石塊了,鑽頭卡住了。另外換個鑽頭,很快就好。”
說話之間,中年工人**縱機器把鑽頭抽了出來,大家仔細打量,果然發現了鑽頭有磨損的痕跡,而且看起來磨損得比較嚴重。
乍看之下,方元眉頭一皺:“現在鑽下去多少米了?”
“我看看……”中年工人打量之後,直接給了一個資料:“將近十米。”
“十米……”方元沉吟起來,眼中若有所思。
顧昌發覺了,連忙問道:“方師傅,是不是有什麼不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