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嘆氣道:“如果太平道真的行不民之事,大漢不知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了。”
眾人聞言不由沉默不語,房屋裡只有嚼食東西和鐵鍋湯汁翻滾的聲音,壹樂坐了下來,悲嘆道:
“如今皇帝無能昏厥,地方官員更是腐敗不堪,這種事遲早都會發生,太陽要下山,無力迴天呀。”
歷史總是很相似,每個朝代的衰敗都有著相同的特徵,皇帝昏庸佔了主要因素,只是中國人很有意思,皇帝犯的錯通常會把責任推給別人,妲己就是第一位受害者。
唐周的家眷已經投靠樓桑多日了,在確認妻兒安全後,唐周便把太平道謀反的具體情況透過信箋的方式交給了他的對接人賀萬春後,便躲藏在鉅鹿城郊外民居中偷偷探查動向。
賀萬春,早年透過收買宦官進入內廷府,處世精明,為人還算仗義,很快就撈到密探伍長的職務,手下管轄著冀州,幷州,幽州的情報系統,表面上沒有多少油水可撈,但自從開展了調查縣令以下官職的工作以後,賀萬春發揮其驚人的官場天賦,時而要挾,時而威逼利誘那些處於灰色地帶的官員,財源也就源源不斷。
唐周的信箋早就收到了,賀萬春隨手就扔在書案上,十幾個奉命潛伏的密探,就數唐周的情報最無用了。
光和元年那回,張角聚集數萬人於鉅鹿,本以為憑著這等情報可以繼續往上爬升,誰知道陛下不理不問,只是下了一道口諭,讓賀萬春繼續盯著張角。
眼角餘光忽然看見用來繫結竹簡的錦條上有幾個小字,定眼一看,只見上面寫著:“請上官務必速速檢視!”於是好奇心大作,便開啟觀閱。
還沒看完,賀萬春的手就已經開始抖動起來,再往下看,屁股已經坐不住了,癱坐在地上,嘴巴哆哆嗦嗦的喃喃自語:“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畢竟在官場打滾了多年,賀萬春回過神後,立刻做出了應對,喊來兩名隨從,吩咐道:“你們前去鉅鹿城接頭點,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務必要把唐周請回來,速去速回!”兩名隨從應聲便急忙離開。
鉅鹿處於三洲與洛陽的中間距離位置,為了便於聯絡,他把官務設在鉅鹿,隨從順利的話一個時辰就能回來。
“要是這個訊息是真的話,說不定能弄個爵位,必須先確認清楚,對,要面聖皇上,才能得到最大的封賞。”賀萬春自言自語的分析著。
兩個隨從沒有把人帶回來,接頭點只有一封書信,這是唐周預先放置的,畢竟事情重大,再次確認是有必要的。
“賀大人親啟,下官知曉所言情報甚是駭人,已然確認再三才通報,望大人速速稟報朝堂,為免張角生疑,下官不可離開,請恕罪!”
望著唐周的第二封信箋,賀萬春再也淡定不起來了,之所以要找唐周確認,他不認為這麼好的機會有人會拱手相讓,此時知道唐周並非不想立功,從兩封筆跡能看出來,書寫的時候非常匆忙,顯然是冒險帶出來的,這隻能說明唐周被困住了。
搞陰謀的都會不自覺的把事情陰謀化,既然馬元義在鄴城,回洛陽便折去探查究竟,也可以證實情報的真實性。
唐周看著那兩名隨從從接頭點出來,便確認賀萬春已經看過信箋,確定訊息能夠直達聖前後,他再無負擔,隨著出城人流遠遁而去。
關二六望著鑽進人群的唐周,不經意的跟了上去,唐周不會想到從樓桑回來後自己身邊一直跟著一個少年,壹樂只是覺得有必要保護一下這個延遲了漢朝滅亡的功臣,至於監視,順道而已。當他發現唐周來到涿郡城後沒有找妻兒,而是獨自匿藏了起來後,他就覺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人家連自己都不信,一個出色的臥底就應該是這般模樣。
馬元義此時的模樣很得意,從荊州以及揚州前來的最後一批信徒昨日已經達到,加上鄴城的本部信徒,三大方人馬已然達到五萬之眾,揚名立萬的時刻就要來臨了,只要計劃順利,他便是開國功臣,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日子指日可待。
從某種意義上,馬元義值得得意的,光成功說服張讓等人造反成為內應,就已經不可思議了,而且還在冬日裡召集荊,揚兩州的信徒千里迢迢,橫渡黃河,翻過大興安嶺,前往鄴城,更是非一般人完成得了。
按照張角的旨意,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二月內,各處大方軍馬必須完成集結,太平道信徒雖多,大多數都是平民百姓,短時間內想要推翻漢朝幾百年的統治是不現實的,只有集中兵力攻克權力集中點的洛陽,聯合宮中內應,政變成功,才能控制整個大漢。
張角深知漢朝已然千瘡百孔,但百年之蟲,死而不僵,各州郡的兵力尚在,一旦公開起義,必定遭到各地的圍剿,從而形成持久戰,對於平民架構的太平道很是不利。
波才潁川兵力完成集結,張曼成南陽部署經已完畢,彭脫汝南集合完畢,馬元義的聯合工作也已經到位,等完成洛陽政變,馬元義帶兵攻克長安,張寶進駐河內,就能以洛陽為中心向外擴充套件勢力,十餘年的經營,各地的太平道教眾必定揭杆響應,那時手中有劉宏這隻棋子,各地軍閥必定投鼠忌器,此時就有了與漢朝抗衡之力,建立新政權,開創新皇朝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