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今晚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們幾人也做別的了,就圍著你轉!”
其他人也附和道:“就是!吾等只不過是想回家而已。”
“就這般艱難?”
“那咱們這諮政大臣做著還有什麼意思?不若辭官算了!”
威脅之詞頻出。
楊靖一時間也甚是為難,他們幾人夜深之後想要回家,本就是正當的行為。
他沒有理由阻攔。
更別說幾人一同在諮政處為官,抬頭不見低頭見。
若是得罪了對方,後面做起事來,總是難免礙手礙腳。
楊靖怔怔不言。
做了很久的思想鬥爭,終是微不可查的艱難點頭。
幾位諮政大臣得到楊靖的同意。
頓時大喜過望。
張羅著再次前往宮門,想要給那個守門將領一個教訓。
可就在這個時候。
眾人卻看到了待在角落處,仍在伏案工作的楊士奇。
一直以來,在諮政處中,楊士奇都沒有多少存在感,只是默默工作。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未發表過什麼意見。
所以在找人的時候,他們甚至一時忘記了楊士奇的存在。
並且,因為楊士奇是簡拔進來的諮政處,在朝中沒有多少根基,不少諮政大臣其實都沒有把楊士奇當做諮政處的一份子。
他們議事的時候,楊士奇也只是聽說,像一個乖學生。
可如今守門將領要求的是全體諮政大臣同意。
這時候,楊士奇的存在自然不能忽視。
於是幾人又找上了楊士奇,想要讓他也同意,如此就能獲得全部諮政處大臣的同意。
順利開啟宮門。
“楊大人,不知你的意下如何?”
“不過是出宮歸家而已,相比楊大人不會阻攔吧?”
幾人話語之中,隱隱有威脅之意。
如果楊士奇敢不同意,
只怕這幾人都不會善罷甘休!
以他們在朝中的根基,想要收拾一個楊士奇,還是簡單的!
但幾人卻沒想到。
楊士奇竟然連眼睛都沒抬一下。
伏案疾書,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說道:“諸公皆是有識之士,徐姑娘既然讓宮門戒嚴,那便自然有她的道理。”
“萬一京師有變,而此時我等擅開宮門,引發不可預知的禍事。”
“我等豈不是大明朝的罪人?”
“天色已晚,我看諸公不如今夜就在文華殿中過夜,待明日形勢明朗再說。”
楊士奇所言條理清晰,邏輯順暢。
只是幾位諮政大臣卻是半分也沒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