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們大了,心思就都不一樣了。
大家誰不是朱氏子孫?
你能當皇帝,為啥我不能?
老朱實在不願意看到大明,再發生唐朝那樣的玄武門禍事。
因而,將兒子們都封為藩王,天各一方。
不在朝中,靠地方勢力,就很難與中央相抗衡。
不僅如此,老朱對於大臣們私下與藩王見面,都是非常忌諱的。
一再告誡,朝中的高官,不得隨意與藩王相見。
歷史上,立了不少軍功的馮勝,就是因為私下會見藩王,而被老朱賜死。
將藩王都召回京師,老朱實在不放心。
“皇爺爺。”
朱允熞勸諫道:“宗室親王會不會釀成禍事,與他們在不在京師,並無太大的關係。”
“所為者,在於帝王如何制衡。”
“昔日秦王李世民功高蓋世,即令沒有皇子的身份,以他的所立下的戰功,以及他在軍中的威望,來一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也不是難事。”
“李淵不通制衡之道,奪天下又全賴李世民之功,又不願立其為儲君,終成慘劇。”
“故玄武門兵變,看似是皇子們相爭,實則是權臣之爭。”
“與親王是否在京師,並無關係。”
“沒有宗室親王,還有朝廷大臣。”
“難道帝王治國理政,還能不用人嗎?”
“只要用人,又不注意加以制衡,便可能導致權力旁落。”
“皇帝宗親在朝,反而可以有信賴之人。”
“若是有親王不聽教化者,大明有律法,朝廷有規章制度,親王雖為宗室,亦是臣子,皇帝自可制之。”
老朱聽他說完,忽然問道:“熞兒,如今大明的藩王,可都是你的叔叔,是伱的長輩,他們當中,不乏桀驁不馴之人,他們全部回京,你真的能製得住。”
言落。
他一雙眼睛知炬,盯著朱允熞。
“藍玉在諸將之中,也以桀驁不馴而著稱,孫兒還沒有被冊封太孫的時候,便將他馴得服服帖帖的了啊。”
“叔叔們是孫兒的長輩,但也是大明的臣子。”
“請皇爺爺相信孫兒,孫兒一定能製得住他們。”
他說話的時候,老朱一直看著他。
待他說完之後,老朱重重嘆了口氣。
“也罷,你的想法,也很有道理。”
“再則,你態度如此堅決,就算咱現在不準。將來你繼承大位,還是會將叔叔們召回來吧。”
老朱目光如電,看透他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