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在太孫殿下提議設諮政處的時候,就應該竭力反對。
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形勢比人強。
反對?
誰敢反對?
特別是旁邊的武將勳貴們都在看著呢?
反對你就是別有用心,妄圖奪權,有造反之心。
要不然,為啥咱武將勳貴不貪權不戀勢,你們飽讀聖賢書的人,卻一心只想爭權呢?
文官們沒辦法了,只好出來表態。
“下官認為可以。”
“軍務政務,雖有不同,但理卻一致,太孫殿下此法不錯。”
“下官贊成!”
“下官亦贊成!”
……
文官們縱使心中一萬個不樂意,但此時也只能出言贊同。
“好,既然大家都無異議,那就這般定了。”
朱允熞心情不錯。
“孤還有一件事,想與諸位大人商議。”
“因倭寇作亂,本朝自洪武三年禁止瀕海民眾私自出海,後來又多次重申禁海之策,且越縮越緊。”
“如今連番商入境,亦在禁止之例。”
“然民間走私,卻屢禁不止。”
“不要說沿海地區,就連金陵城的碼頭上,都有不少海外來的番商。”
“官府不能禁絕,法令幾成空文,倭寇之亂,也未見減少。”
“孤決意開海禁,設市舶司管理。許百姓重新下海,往來海外,互通有無,只須向朝廷申報納稅即可。”
“至於倭寇作亂,孤自會派兵平定。”
“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開放海禁的事,他早就和老朱說過。
老朱當時未置可否,此事也就擱置了。
但既然老朱現在將朝政交給他,就是想考驗他,也想看他如何處理。
畏手畏腳,處處拘謹,反而會讓老朱失望。
還不如干脆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做出成績來,讓老朱刮目相看。
大明後期,放開海禁所遇到的阻力不小。
主要是因為江南士紳在禁海期間,與海外的走私貿易,從來就沒有真正中斷過。
禁海之後,只有有權有勢大富大貴之家,才能做海外的買賣。
一般的百姓和商人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等於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還不用向朝廷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