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用來限制武將,防止他們握緊了軍權造反的嗎?
怎麼要用到咱文官身上呢?
“太孫殿下,此舉不妥?”
黃子澄連忙出聲阻止。
“有什麼不妥?”朱允熞笑著問道。
黃子澄拱手,張了張嘴,準備說出去的話,又突然吞了回去。
若說專政弄權,欺上瞞下,武將可以,文官做得更多。
胡惟庸難道不是文官嗎?
李善長難道不是文官嗎?
他們可都被以謀反罪處死的。
既然如此,那用來鉗制,防範武將的措施,為何就不能用到文官身上呢?
他愣在那裡,竟是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反駁的理由來。
若是一開始就討論這些措施,黃子澄可以編出一萬個藉口來反對。
比如密奏制度影響君臣信任,破壞君臣關係。
朝廷應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皇帝英明,臣子自然賢良。
若用密奏制度,大臣彼此猜忌,小人陰險告狀,天下風氣,就此壞矣。
再比如朝廷應該優待諮政大臣,給予種種高待遇,如此方能體現天子的仁德……
再比如政事應儘量交由諮政大臣處理,天子垂拱而治,不必勞神苦思,費心費力,只要用好了賢臣良臣,放心交給他們去辦就行了……
諸如此類,種種該與不該。
黃子澄心中早有一套完美的方案,也想好了近乎天衣無縫說詞。
這些天,與眾同僚早就達成了一致。
只待今日在朝堂上提出透過。
若是陛下或者太孫殿下問起,他們也有話答覆。
眾人齊心,大事可成。
沒想到,法子都還沒有提出來呢。
先被朱允熞一軍給將死了。
按軍務處的法子辦?
這……
那以後文官們還有權嗎?
密奏制度,保密制度……還有無數加在身上的“鐐銬”。
文官們的權力不但沒有任何擴張,反而大大縮小。
連至關重要的輿論權,在嚴格的保密制度下,都將不復存在。
可剛剛用來對付武將的法子,還是自己帶頭想出來的,現在說用到諮政處,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早知如此,剛剛就不該絞盡腦汁出主意限制武將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