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線的歷史相當悠久,其實早在十五世紀就已經出現,而洪武二十七年,其實也就是在十四世紀末。
離十五世紀也不過幾年的時間。
所以膛線其實對於大明的工匠來說,並不複雜。
但膛線真正應用到實際作戰之中,卻要到十九世紀去了。
這是因為前裝槍的弊端導致,從前面裝填彈藥,怎麼也不可能讓子彈吻合膛線,也就等同於沒有。
只有從後面,直接從槍管的起始點裝填彈藥,才能讓膛線發揮最大的作用。
而現在,徐妙錦和他說大明的工匠已經研究出了膛線的製造方法。
而且可以初步生產。
又如何能讓朱允熞不驚訝?
要知道,膛線對槍械的威力加持可不是一般的大!
高精準度、高射程,都是膛線出來之後槍械才有的特性!否則以普通槍管的能力,子彈的威力根本不可能那麼大!
“當真?”
朱允熞略顯疑惑。
但徐妙錦卻很快從手下哪兒拿過來一個盒子,裡面放著一柄嶄新的長槍。
造型精緻。
朱允熞手摸上去,十分光滑,但細細體會,又能感覺到明顯的磨砂感,增加了手上的摩擦力。
讓人能更好的把控槍械。
從表面上來看,這把槍除了外表更精緻一些,倒沒太大的區別。
可當朱允熞從槍管處看去。
槍管之內,有著一道道凹凸不平的槽線,為簡單的螺旋形,可以讓子彈更加穩定。
其中,下凹的部份稱為陰線,凸起的部份稱為陽線。
唯有讓子彈恰好卡緊膛線,跟著膛線的方向發射,才能讓子彈獲得更好的穩定性,威力也會隨之大大提升。
但因為膛線凹凸不平的緣故,普通的子彈自然是無法放置進去,原本口徑大小的子彈會被陰線和陽線所形成的膛線卡住。
導致裝填極為困難。
“倒是真讓你們造出來了。”朱允熞臉上閃過淡淡的喜色。
但卻並不濃烈,因為他太清楚膛線的弊端了。
而正是這種弊端,導致膛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陷入沉寂,只能淪為配角。
因為暫時沒人能解決前裝槍膛線的裝填問題。
也只有後裝槍,才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朱允熞也只是為技術研究和製造局的突破而欣喜,至於這個膛線……朱允熞也就只能說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