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仙台藩都已經找上了門來了?這個訊息讓在座的藩臣們都大為驚詫。
仙台藩伊達家,在戰國時代算是後起之秀,不過他們的崛起速度倒是不慢,經過幾代人的經營成為了一大豪強勢力,在戰國的亂世,這樣的勢力當然會成為各方矚目和拉攏的重點。在豐臣秀吉死後,他手下的各個大大名們的野心又開始蠢蠢欲動,尤其以德川家康為甚,他為了爭奪權力,一方面咄咄逼人打壓異己,一方面則拼命想要拉攏有勢力的大名為自己所用。
為了拉攏伊達家,他許諾在戰後加封仙台藩的領地到至少一百萬石,同時還讓自己的兒子松平忠輝去了伊達政宗的長女。而伊達家經過慎重的判斷之後,也決定加入到擁護德川家的陣營當中。
這樣一個富庶而且強大的藩自然會引起幕府的猜忌,再加上在藩主伊達政宗的統轄之下,伊達氏的仙台藩一直都把天下稱霸作為自己的目標,因此,德川幕府在確立了自己對日本的統治之後,一直都將仙台藩當成自己的心腹大患。
從初代將軍德川家康到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再到現在的將軍德川家光,三代將軍一直都在努力與伊達氏建立姻親關係,對伊達氏進行懷柔。在懷柔的同時德川幕府一直都對仙台藩保持警戒,視其為假想敵,建立了各種防範的制度。
關原之戰的時候,雖然伊達家因為德川家康的許諾而成為了德川家盟友,但是在戰事結束後,伊達政宗被德川家康以江戶城建設等等理由,強行扣留在江戶,直到幾年後才得以回到自己領內,同時戰前跟他許諾的百萬石領地也化為了泡影。
如果是像德川家康那種能忍耐的人,還能夠忍受這種窘境和羞辱,但是伊達家的當主伊達政宗卻並非這種人,他一直都有仿效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人橫掃天下的願望,還曾經多次說過只恨不能早生二十年和他們爭奪天下之類的話。
有這種性格,他自然對幕府一直憤憤不平,同時也從未熄滅過自己想要重新崛起,爭奪日本的野心。
一直都有傳言說,他勾結了自己的女婿松平忠輝和其他一些幕府內部的人,想要在幕府之內製造動亂,雖然未必有直接的證據,但是幕府對他們的防範卻十分嚴密,松平忠輝雖然是家康的兒子,但是幕府對他十分苛烈,在家康死後,他的哥哥、繼承了將軍大位的德川秀忠將他幾次輾轉流放,最後被幽禁到了信濃國的高島城。
既然伊達政宗跟幕府之間的齟齬這麼赫赫有名,那麼他在現在這個微妙的時機上給前田家派來信使,顯然就頗為值得深思了。
在一片寂靜當中,所有不知情的藩臣們都在暗自思索伊達家到底打算想要讓前田家做什麼。
好在藩主前田利常也沒有隱瞞他們的意思。
“這位使者帶來了一封信,這封信是權中納言大人本人所寫的。”
權中納言大人就是指伊達政宗本人,這是他現在在朝廷當中的官位。
“信裡說了一些我們兩家過往的情誼往事,對我還鼓勵了一番,勉勵我在這個艱難時勢當中鼓起勇氣來,保住前田家的基業……另外,他在信中提議,在大漢和幕府鏖戰之時,讓我們兩家聯手互保!”
他的話雖然平淡,但是卻在這裡引發了巨大的波瀾,人人都面露驚詫。
前面的話都是客套話,誰也不會當真,但是後面的話就太有分量了——伊達政宗居然想要讓兩家共同進退!這無異於是說讓兩家聯合起來,不聽從幕府的調遣了。
人人都知道伊達政宗在這樣的形勢下會做出一些動作來,但是他居然做得這麼快,這麼不加掩飾,讓他們感到十分震動。
而狡猾無比的伊達政宗做出這樣的舉動來,也無異於表示他已經做出了判斷——幕府已經不可能戰勝這場戰爭了,要麼會大大受到削弱要麼會乾脆消失,因而不可能在戰後對兩家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這既讓這群人心裡倍感寬慰,但是又十分緊張——因為無論答應不答應對方的條件,這都意味著如今前田家已經來到了最為緊張的關頭了。
“中納言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們兩家都擁兵觀望,不襄助任何一方?”前田利孝低聲問。
“中納言大人在信中說得十分懇切,明言我們兩家現在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必須守望相助。”在一片寂靜當中,前田利常繼續說了下去。“我們兩家雖然是大藩,但是和幕府以及大漢相對比,畢竟還是勢單力孤,如今的日本已經是一片紛亂,如果我們再不聯合的話……恐怕不管誰勝誰負,在戰後都會讓我們十分為難。”
“中納言大人有私心。”前田利孝沉吟了片刻之後,突然說。“他自己身處幕府側後,無法自由行動,所以倒想要來捆住我們的手腳!”
他的話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
很明顯,仙台藩地處東北地區,在幕府的關東根據地的後面,受到幕府的壓力最大,行動起來也最不自由,所以對仙台藩來說,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是最好的,反正他們也沒有辦法和大漢互動。
可是對加賀藩來說就不一樣了,加賀藩地處中部,在大漢軍隊打入到近畿地區的形勢下,顯然已經是首當其衝,受到了來自於大漢的莫大壓力,也更加需要行動的自由。
現在加賀藩已經決定派出使者前往近畿和大漢進行談判了,說不定還要仿效毛利家,為了保全基業而對大漢投降,如果真要和仙台藩搞什麼守望相助,那豈不是自縛手腳?
“大人,伊達家一向狡猾,中納言大人更加是老謀深算,我們若是聽了他的花言巧語,那對我們十分不利,說不定就會上了他們的當。”前天利豐也開口表示意見了,“我們加賀藩必須要自由行動,更不能聽從他們仙台藩的調遣。”
在這兩位表示了自己的意見之後,其他人也紛紛開口了,雖然眾說紛紜,但是他們總的意見還是一樣的,都是認為不能和仙台藩靠得太近,而應該自由行事。
說著說著,甚至還有人開始嘲笑起伊達政宗了,認為他只是嘴上厲害,其實是志大才疏,雖然自詡可以爭奪天下,但是打仗時勝仗乏善可陳,反倒是屢屢失敗,若真是按照他自我吹噓的那樣早生二十年,早就被信長和秀吉滅掉了。
“大家說得十分有道理,我們確實不能和伊達家靠得太緊,更不能把希望放在他們身上。不過……仙台藩畢竟是大藩,也有不少可以值得我們利用的地方。”這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藩臣突然垂首發言了,“如果我們和仙台藩聯合進退的話,那麼我們的實力和影響力就會大漲,到時候不光是朝廷就連大漢的那些使臣也會高看我們一些。再說了……眼下我們雖然與大漢進行談判,但是前途未卜,說不定就會兩邊談崩,所以我們應該為本藩尋求一條後路。再者說來,我們和大漢談判,和仙台藩聯合,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此言有理。”沉吟了片刻之後,前田利常點了點頭,同意了這位家老的意見。“眼下時局艱難,我們應該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人,為自己壯大聲勢,只有擴充自己的實力,才是保住基業的唯一手段。所以不管仙台藩有什麼心思,我們都可以利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