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所言倒也不差,不過……臣等也是靠著頭腦和勇敢打仗的,並非只是一味猛衝的莽夫,否則也不會在酣戰的時候到處找軍陣的薄弱地點了。(好看的”曾廣垂首向太子解釋,“沒錯,我軍的火器厲害,但是敵軍的火器可不是像我們一樣厲害,他們火器的數量和精度都遠遠不如我們,在我們的騎兵衝鋒的時候,他們能夠我們騎兵造成殺傷不會太大。同時,就算是我軍的火銃,雖然和前明時代相比已經大有進步,但是精度也還是不夠,如果分散在各個軍中當中的話,也無法阻擋我們的衝擊。別忘了今天的騎兵只有一個營,但是和敵國作戰的時候,我們有萬千騎兵!臣覺得,以我們騎兵的訓練和勇力,就算步兵嚴陣以待,也是能夠衝破的,而不是像那些說風涼話的人所想的那樣,只能靠邊站。另外,我們的騎兵行進十分快速,輕易就能在戰場上各個區域之間移動,可以自由選擇戰場,這也是步兵所力不能及的。”
他說得十分激動,一心想要讓太子明白,騎兵依舊能夠作為主力來使用,而且大漢的可以抗衡現在任何一支敵**隊,包括大漢自己的步兵軍團。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確實有些道理。不過,就算如此,拿騎兵正面衝擊步兵軍陣,還是不智。”太子沉吟了片刻,最後搖了搖頭,“而且,就算你所說的為真,那隻要日後隨著火器的發展,火力越來越密集、威力也越來越強大,最終騎兵根本就無法在戰場上正面使用了,對吧?”
這個問題直指要害,曾廣頓時有些語塞,不過很快還是笑了起來。“殿下此言倒也有理,不過火器的發展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提高的,這種情形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至少……臣這幾代人怕是看不到了,反正到現在為止,臣以為騎兵仍舊是非常有用的。”
“既然騎兵的機動十分迅速,衝擊敵軍軍陣越來越危險,那可不可以訓練一些人騎馬,不過只用來機動,然後碰到接敵的時候下馬列陣戰鬥呢?我聽聞建州女真當年就是然步兵騎在馬上,遇敵就馬下接戰的,打得大明軍隊也十分慘。”
“殿下真乃天資過人!”還沒有等曾廣回答,已經闖過來的趙松接過了話頭,“實際上類似的事情我們遼東軍已經在做了。”
“嗯?”太子有些疑惑地看向了趙松,“你們已經在按這個想法來辦了嗎?我還以為這只是我的空想而已……”
“殿下想的很有道理,如何能叫空想!”趙松笑著搖了搖頭,“其實這個問題一直襬在我軍面前很久了,我軍善用火器雖然天下知名,但是多年來火器一直都在透過各種方式外流,而且還有西洋人在到處販賣武器,所以現在我軍面對敵人的時候,敵軍的火器越來越多,於是原本的戰法就有些吃力了。我們一直都在研究新式的戰法,以便適應新的局面。比如太子所說的辦法就是其中之一讓騎兵對著敵軍的軍陣衝鋒越來越虧,那就乾脆讓步兵騎馬跟著他們一起機動就好了。這種騎兵不裝備馬刀和近戰兵器,只裝備火銃,各處機動,接敵則下馬列陣,轟擊敵軍。這種騎兵和我軍現在擁有的騎兵可以互為輔助,大大有利於我軍和普遍裝備了火器的軍隊抗衡。”
“既然這個想法這麼好,為什麼現在還不在全軍推廣呢?”太子奇怪地問。
“那是因為形勢還不夠急迫,而且裝備條件還沒有準備好。”趙松馬上跟他解釋,“現在大漢周邊的敵人,並沒有國力足以撼動大漢邊疆的存在,所以形勢還沒有緊迫到必須馬上改進,可以緩緩而行。(棉花糖 提供Txt免費下載)另外,現在也沒有適合這種騎兵使用的趁手武器,我軍的火器,無論是火銃和手銃都太笨重了,不說在馬上無法瞄準使用,就算下馬了也不方便馬上列陣接敵,所以現在我們正責成研究院去研發小型化的手銃,作為他們的裝備。”
大漢十分重視軍事,因此軍械兵器的發展自然也極受關注,自從立國之後,朝廷就專門撥款,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軍械改進和研發的機構兵器司,在原先的軍械廠當中抽調多年積累的精銳技工和技師充實其中。在他們的努力下,這些年來大漢的火器發展十分迅速,對西洋人實現了反超。
陸海軍也經常會把自己在使用武器時出現的問題和希望作出的改進都提交給兵器司,讓他們進行研發,有時候會專門為某個兵種或者戰艦定製武器,這種騎兵的構想,也是依賴於武器的改進。
趙松還不知道,這個原本地位獨立的兵器司,也會在未來被劃到陸軍部的名下,然後現在原本屬於工業部的軍械廠也會一併劃歸到陸軍部管理之下,這樣負責研發的兵器司和負責生產的軍械廠就會融入到一個部門當中,軍械廠可以按照兵器司的要求進行反饋和生產,讓每一次的武器改進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列裝到需要的部隊裡面。
“看來軍事果然是博大精深,決不下於文學之流啊……”聽到了趙松的解釋之後,太子禁不住感嘆,“單單是為了一個想法,居然就要上上下下付出這麼多的心血!”
“紙上得來終覺淺,殿下。”趙松仍舊笑著,“看似再簡單的問題,要落實到實處仍舊很難。”
太子總感覺趙松並不只是在說軍事而已,而是在藉機勸諫他。
“旅正所言甚是,我明白的。”他笑了笑,然後同趙松一起離開了營地。
經過了這樣一番實地觀摩以後,橋本實村已經對大漢的軍隊充滿了信心,他認為大漢既然有如此強兵,而且又是要傾國之力來討論幕府,那自然就不會有閃失,幕府一定會被他們擊敗,而朝廷能夠趕在被他們當成敵人之前找上大漢,實屬難得的僥倖。
在這之後,他也幾次找太子相談,要求對方准許他前去大漢的京城面見天子,經過了幾番拖延之後,終於得以成行,不過太子卻要求他先留下一封信,他要送回給日本的朝廷。
原本就有這種打算的橋本實村自然一口答應,然後將自己出了日本之後的經歷全部寫了下來,寫了一封厚厚的信留給了太子,然後搭乘了一艘前往大漢的船。
在仔細閱讀、並且確認這封信沒有問題之後,太子也將這封信送上了商船,並且附上了一封嘉獎令,一併送向了長崎商館。
長崎和釜山捱得很近,所以很快在第二天就他們就收到了使者帶過來的東西,周璞和劉靖兩個人都為之大喜。
他們喜的並不只是得到了太子殿下的嘉獎而已,更讓他們欣喜的是日本朝廷的使者已經接受了大漢這邊的做法,並且主動配合,答應為他們穿針引線,他所寫的這一封長信,自然也可以作為敲門磚去和京都方面聯絡。
“大人這是要打算去京都會一會日本的朝廷嗎?”看著他躍躍欲試的樣子,劉靖問。
“對。既然已經有了這東西,那不如早點去吧,若是能快些跟京都搭上線來,說不定能夠對我們大有裨益。”
“大人此言有理,不過大人打算怎麼樣去京都呢?若是以現在的身份去京都的話,難免會惹人疑竇啊……”劉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當然不能夠就這麼大搖大擺去了,我打算喬裝打扮一下,乾脆打扮成島津家的人。”周璞馬上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島津家雖然是外藩大名,受到幕府的嫌忌,不過他們總歸是日本國內的人,而且和京都一直都有來往,我可以藉著和他們的人一起上京都的機會去面見他們的朝廷。”
“那大人想好怎麼去接觸他們的朝廷了嗎?”劉靖再問,“別忘了在京都,幕府是有專門的機構來約束朝廷的,可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和他們搭上線的。”
“那自然只能再靠一下島津一家了,他們既然幾代人都已經盤踞九州成為大名,自然應該就會有些門路。”周璞笑了笑,“再說了,既然他們現在已經上了我們的賊船,那為我們出些力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