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說得對,大事不容耽誤。”旁邊的趙松也馬上附和,“如今大軍已經開始在高麗外海聚集,容不得再拖延了。”
隨著大漢的軍事機器開始運轉,預定當中要進攻日本的軍團也開始集結向高麗進發了,趙松的直屬團是跟著他一起來到高麗的,現在一部分留駐在太平島,一部分已經開始在釜山聚集。
大軍齊聚,糧草的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同時軍隊集結的秘密也需要保衛,這兩項工作都十分需要當地高麗官府的配合。雖然大漢駐高麗的使團已經派員前去釜山港所在的東萊都護府負責協調督促,但是畢竟還是差了一層,讓高麗的高階文官來負責配合已經刻不容緩。
“這幾天我就會讓他們下命令,然後帶著李琿去高麗南方赴任,趙旅正莫要心急。”太子擺了擺手,“不過,還請旅正跟海軍溝通一下,讓他們協助陸軍的集結,不至於走漏風聲。”
“海軍已經在盡力封鎖海面上的訊息了。”趙松馬上回答,“不過,殿下,大軍聚集,想要完全守密是很難做到的,畢竟釜山港和周邊都有商船經過……好在商船大多數是我國的,倒是可以想辦法讓他們協助保密。”
為了維護鎖國政策,日本幕府力行禁海,幾次頒佈鎖國令,其中除了限制海貿物件的條款之外,還有一款就是禁止日本人出海,宣佈凡事在海上出海五年以上的日本人禁止歸國,所以很多在戰國時代流落在外海的日本人無法再返回家鄉,而日本本國也極少再有人出洋。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明明日本是如今重要的貿易大國,每年都和中國以及荷蘭人擁有巨大的交易量,但是卻極少有日本商船遊弋在外海,只是讓外國的船來日本交易而已。
不過,這種閉鎖式的貿易,倒是十分有利於大漢在高麗的軍事集結,大漢只需要讓中國的商船儘量避免向類似海域經過,便可以差不多實現保密。
當然,要完完全全地保住秘密是不可能的,趙松也沒有將希望放在這裡。他判斷的是幕府居於關東的江戶,和關西往來訊息十分不方便,就算收到了類似的風聲,也難以做出足夠及時有力的反應,而等他們弄清楚大漢的意圖時,他手下的軍隊已經開始向著日本九州進軍了。
“是要辛苦海軍一下了,運輸和封鎖都需要他們出力。”太子點了點頭,“你再給海軍傳遞一個訊息吧,從現在開始,每天透過海上運輸的軍兵、彈藥和糧秣給養都必須編造成冊,然後一起送到我這裡來,我需要掌握具體的實情,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好的,殿下,臣今天就給江華島寫信。”趙松連忙答應。
就在這時,房門突然輕輕地響了起來,裡面的幾個人頓時都停下了話。
“什麼事?”太子低聲問。
“殿下,高麗領議政大臣和靖城君求見殿下。”門外響起了一位侍從的聲音。
金藎國和李珂來求見我了?太子稍稍有些吃驚,不過他馬上就恢復了鎮定。“讓他們現在外面等候,我現在有事!”
“是。”侍從應了一聲馬上退開。
“趙旅正,既然如此,事不宜遲,你儘快先趕去釜山吧,把當地的事情先管起來,讓集結到釜山的軍兵們至少能夠舒服地安歇下來。”等到對方離開了之後,太子就接過了原先的話頭,“我在這裡還要盤桓幾天,總有很多繁文縟節的事情要做。”
“臣遵命。”趙松站了起來,“臣明天就離開漢城,先去江華島,然後坐船前去釜山。”
“如此甚好。”太子同意了對方的意見,然後轉頭看向了旁邊的大漢副使張道彥,“張副使,你到時候也隨著趙旅正一起去釜山吧,你在高麗呆了多年,上上下下總歸是認識不少人,你來協助趙旅正的話,想必可以讓他輕鬆不少。”
“臣遵命!”張道彥大喜過望,連忙俯首領命。
他知道滎陽伯趙松是本朝的重要將領,又是皇室宗親,以後一定會是繼續炙手可熱,能夠給他打下手,那真的是難得的機遇。
又和其他人交代了幾句之後,太子讓其他人先去旁邊的房間休息,然後又將一直在外面等候的兩個人叫了過來。
“金議政,李大使,不知道兩位聯袂來訪,所為何事?”在他們兩個人行禮之後,太子頗有些好奇地問。
他現在身居於高麗王宮當中,縱使是金藎國的領議政大臣身份,也不能隨意進入,更何況還帶上了一個李珂,兩個人必定是身有要事才得以進來的而這個要事到底是什麼,他也能猜出個大概來。
“臣聽聞,太子殿下打算讓靖城君出任我國的慶尚道觀察使,不知確有其事否……?”金藎國抬起頭來問。
“確有此事,我昨天在晚宴的時候跟國主商請了。”太子馬上點頭,“看來他已經轉告給了議政?那請問金議政意下如何呢?”
他以為金藎國是不同意這項任命,然後說服了李珂,帶著他過來推辭的。剛剛正好因為這事憋了火氣,如果金藎國膽敢說一個不的字話,他就打算直接發作了,諒這些高麗人也吃不消,最後還不是得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