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武夫 > 第1563章 老中們

第1563章 老中們 (第1/2頁)

推薦閱讀:

他的話引起了一陣附和。棉花糖,最新章節訪問:.。大漢這種舉動確實讓他們感?有些難以理解。

沒錯,幕府暫停對大漢的銅出口,並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這群幕府高階官員們‘私’下里的共同決策。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多重考慮的。

在前明時代,幕府就十分渴望和大明通商,德川家康在世的時候就曾授權自己的親信家臣本多正純和當時的長崎奉行長谷川廣智分別致書當時的福建總督陳子貞請求通商。

本多正純的言辭十分懇切,一開始就是“弊國與中華,通問久矣,內外史籍,歷歷可徵,臺下所知也……”然後將之前的兩國矛盾都推到了已經死亡了的豐臣秀吉頭上,告訴大明朝廷現在的德川幕府絕對沒有敵意,只想與大明通商,最後還以“弊邑僻處海隅,所謂蕞爾國也。中華以大字小之意,幸有熟圖!”作為結尾,姿態可以說是放到了極低的地方。

然而,當時剛剛還與豐臣秀吉打過仗的大明朝廷,並沒有信任德川幕府的誠意,仍舊實行著對日本的海禁政策,官方的貿易一直禁絕。幕府無奈之下,只好吸引各種海上的走‘私’商人來於日本貿易,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

與相貌大有異常的西洋人相比,幕府對看上去和日本人無異的中國商人要寬容得多,幕府給了中國商人們朱印狀(這是一般只給日本商人的特許狀),還規定在長崎貿易的大明商人可以享有較大的自主權——為了禁絕天主教排除西洋影響,幕府規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只許在長崎港活動、荷蘭和英國商人只允許在平戶港活動,但是中國商人可以隨便探訪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選擇客棧住所投訴、‘交’易時也較為自由,而不必‘交’給官方統一收購。

在這種種優惠條件的刺‘激’下,日本與大明的貿易往來也很快就發展起來,還培養了一批從事海上貿易的海商,鄭芝龍家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的,甚至還能夠在長崎定居,娶妻生子。

自從大明滅亡、大漢取而代之以後,新的中原王朝一改之前大明對海外貿易的排斥態度,積極地尋求擴張海貿,主動尋求日本幕府來建立外‘交’往來,擴大兩國之間的貿易。一直都希望和中國擴大通商的幕府當然求之不得,在兩邊的努力之下,幾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都在穩步擴張,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

貿易量擴大,幕府能夠從中‘抽’取更多稅收,上下官員們也能夠從長崎得到更多正規以外的好處,看上去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不過在持續了幾年之後,卻又給幕府帶來了一樁極大的煩惱。

原因是兩國之間的貿易實在太過於不對等了。幕府對中國的貿易渴望極大,這時代的日本,手工業完全不如大陸發達,以至於許多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都需要從中國進行輸入。從糖果、青衣、麻葛、生絲、綢緞、‘藥’材,都極其仰賴進口。

自從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日本本土並沒有再遭受大規模的持續戰‘亂’,關原之戰和幕府兩次征伐大阪都是快速瞭解,沒有造成全國的禍‘亂’,已經承平了好幾十年,百業興盛。同時,包括幕府在內,各地的大名都在積極地開放金銀礦和其他金屬礦藏,結果在日本已經成為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產銀國。

天下安定,手頭上又有了錢,於是日本就開始追求奢侈了,哪怕是底層的農人也開始使用原本為奢侈品的絲織品。根據西班牙人的記錄“來自中國幾千萬的純‘色’或帶刺繡的天鵝絨、純‘色’的琥珀織、綢緞、薄羅紗以及其他各種布料,每年都可以銷售一空,不分男‘女’,都穿著各種各樣帶‘色’彩的衣服,無論是少‘女’還是未婚姑娘,即使老‘婦’人也是如此”。[棉花糖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原本日本的本土是產絲織品的,比如京都就有不少作坊,然而日本人一直都青睞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絲帛,甚至各地的作坊還從中國進口優質生絲來擴大自己的產量,一年當中要要從中國進口三五千擔的生絲。

在大漢主動和日本通商之後,各種大陸產品的進口量越發‘激’增,雖然滿足了國內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但是也給日本帶了巨量的貿易逆差。

日本現在並沒有多少商品能夠出口到中國來,只有一點點的手工藝品而已,其他的只能用銅和金銀來填補。這樣的貿易結果,當然就會帶來貴金屬大量流失的後果,最初的時候貿易量並不太大,這種流失還能被幕府所容忍,但是經過了幾年的貿易擴大之後,如今的貴金屬外流形勢已經到了令幕府難以忍受的地步。

為了緩解這種貿易危機,幕府上下已經多次商討,可謂傷透了腦筋。

之所以覺得頭疼,是因為他們並不想要完全終止掉和中國的貿易,因為日本需要中國的商品,幕府也需要貿易當中的財政收入。可是完全放任金銀外流更加不行,必須要想辦法來限制金銀的過度外流,維護日本經濟的穩定和幕府的統治。

開了幾次會議之後,經過了多次討論,在這些老中當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要以一定的方式來限制對中國的貿易出口,同時也要努力控制力度,以便不要觸怒中國,使得大漢和大明一樣再度選擇對日本進行貿易封鎖。

在經過了縝密的部署之後,幕府終於在今年年初,以荷蘭人的需要為藉口,暫停了對中國的銅出口。

荷蘭人確實需要大量的銅,跟幕府提出了加大進口的要求,不過這個要求日本是可以以其他方式滿足的,並不是一定必須要停止對大漢銅出口不可。

然而幕府還是這麼做了,其一,這是一種試探,看看大漢對和日本貿易的重視程度,在幕府看來,與金銀相比,銅對大漢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因此不至於完全觸怒大漢,但是又可以從中看到大漢的態度。

其二,透過銅的禁止出口,也可以向大漢展示日本對貿易控制的決心和力度,為之後進一步收緊貿易打好基礎。

他們在最初的時候就判斷,大漢在接到了訊息之後,會來找到幕府駐日本的代表來詢問此事,所以他們決定先不跟駐中國的代表柳生元齋說請一切情況,只是在送過ˊ的公文當中要求他向中國朝廷解釋幕府這邊的苦衷,要求他儘量維護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同時還要求他要保持和國內的聯絡,每隔幾日都要寫一封詳細的文書,描述自己同大漢朝廷‘交’涉的具體細節。

柳生元齋不明就裡,接到了這麼勉強的命令之後自然對獨斷行事的上司們頗感惱怒,但是他沒有辦法也只能遵從國內的命令列事,他這陣子一直都呆在大漢的京城,盡心盡力地同大漢朝廷‘交’涉,並且按照國內的指示一直都在將談判的事宜都寫成報告回覆給了國內,經由商船帶回。

可是他送回來的報告,卻讓這群老中執政們陷入到了‘迷’糊當中。

大漢的態度太奇怪了,既像是很著急很惱怒,但是又沒有表現出特別著急的樣子來,一邊以嚴厲的言辭來斥責恐嚇柳生元齋,提出了種種刁難的條件,但是卻一直遲遲沒有正式的行動,更加沒有中斷談判勒令他馬上跟國內講明情況的舉動。

如果因為大漢沒有具體的舉動而繼續推進貿易限制,似乎太大膽了,可是如果現在就停止銅出口禁令,似乎又顯得太過於膽怯了,而且朝令夕改也對幕府的聲譽有損。

現在,執政的老中大臣們只能面面相覷,誰也拿不出一個準確的對策來。因為這種情況沒有萬全之策,無論提出什麼樣的建議,都有可能適得其反,最後成為別人攻擊的焦點,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干脆緘口不言。

在氣氛陷入僵局之後,大家按照歷來的慣例,不約而同地又將視線放到了資歷最深的大老井伊直孝身上。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就算做出了不符合一部分人心意的決定,也沒有人會公開站出來反對。

感受到了大家的視線,井伊直孝仍舊不動聲‘色’,沈著臉不知道在想什麼。

“柳生現在還在大漢的京城裡面和中國的朝臣談判嗎?能不能讓他去求見高一點的朝臣?從他傳回來的報告來看,現在中國朝廷只不過派了幾個小臣在和他談判而已,並不顯得有多麼急迫。”

最新小說: 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公子上朝 穿越小克虜伯 黃巢大起義:盛世唐朝的終結殺手 鏡花緣 魂穿大漢:我是隱世戰神霍去病 大宋極品紈絝 夭壽啦,異世界竟然不懂美食! 夫君他不解風情 穿越後改嫁隔壁老唐 逍遙小姑爺 不知卿卿是女凰 潛龍戲珠 晉末春秋 極品縣太爺 代明 大漢穿越成皇帝 偽白蓮徒兒又在作妖了 國破後我成了女帝 大小姐玩瘋了!別人爭寵她組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