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著像是中國人,但你怎麼就認為是殷人?”程軍最看不得韓孔雀得意,所以十分想要打擊他一下。
韓孔雀道:“我看過殷人圖冊,知道殷人的服飾打扮,你注意一點,這可是幾千年的壁畫,不要毀了。”
程軍白了韓孔雀一眼道:“要毀早就毀了,還能等到現在,我給你清理出一些,你仔細辨別一下。”
韓孔雀不再多說,走進了細細檢視。
殷商,殷商,殷人就是所謂的商朝遺民,是商朝敗亡之後散落在各地的遺民。
隨著深入洞穴,裡面的壁畫儲存的更加完整,直到看到一副很多人站在一起的壁畫。
“這幅畫我好像看到過,跟殷人圖冊上面的畫很相似。”韓孔雀看著上面的人物,服飾,髮髻,他已經確定這是殷人的裝束。
“我只知道這肯定不是印第安人,也不會是瑪雅人,你就說說,這麼短的時間,你怎麼就認定這些是國內遷途過來的殷人?”
韓孔雀鄙視了一下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自己不清楚就罷了,居然還敢不相信他?
“最明顯的就是髮髻,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你不會不知道吧?”韓孔雀反過來鄙視程軍。
程軍笑道:“我怎麼會不知道?就算我不瞭解古人的習慣,還沒有看過古代電影電視?這種形象,是個中國人都知道吧?”
“那你說說,這些人物當中的髮髻有什麼不同?”韓孔雀似笑非笑的道。
“呃!”程軍說不上來了。
韓孔雀指著壁畫上那些人的髮髻道:“這麼明顯的細節都看不出來?之所以說這些是殷人,主要是因為商朝髮式大多為束髮,這些人物都束髮,就不多說了。
而且商代殷人也有辮髮加束髮,這一點跟這裡的印第安人很相似,就算到了現代,也有印第安部落是這樣打扮的,想來你也見過。
除了這個就是笄,黃能馥《中國服裝史》中介紹過,商墓許多人頭骨頂部有骨笄,髻有單個和雙個的,用笄數量也不一樣,商墓主人用玉笄,殉葬者用骨笄,商代貴族、平民、奴隸大多都是束髮的,這一點跟很多民族的裝扮都不一樣。”
看著壁畫上的人物,還是能夠看出他們佩戴的笄是不同的,有些人多,有些人好,而玉質和骨質,涇渭分明,一眼就能夠辨別的出。
“這個我看出來了,服飾是同樣的長袍大褂,這個能夠說明什麼?”程軍問道。
韓孔雀直接指著壁畫上那些人的衣服道:“商人也就是殷人,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
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上衣下裳,束髮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這個我知道,這裡面這幾個是不是貴族?”程軍指著一群人中的少數幾個問道。
韓孔雀道:“這麼明顯,他們都在向著這幾個人行禮,自然是貴族了,透過服飾可以更好的辨認出來,雖然各階層服飾的基本形制趨同,但實際上還是具有相當嚴格的等級制度的。
比較高階的染織品、刺繡品及裝飾品都由奴隸主階級享用,而底層的民眾只能穿麻布以及與麻布同類的葛布製成的編織物。
據研究表明,高階權貴的服飾通常是上身穿短衣,交領右衽,衣長及臀,袖長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帶褶短裙,腰間束有寬頻,裹腿;腳上穿翹尖鞋。
你看,這些人躬腰行禮,正對著的肯定是貴族,他的服飾是不是跟我說的相同?短衣、交領、衣長及臀,袖長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帶褶短裙,腰間束有寬頻,裹腿,腳上穿翹尖鞋這些都是一樣的。
還有這邊上的婦女,肯定是也是貴族,殷人之中的貴族婦女則上身穿長及足踝的大衣,交領,長袖,腰間束寬頻和蔽膝,蔽膝圍於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護膝蓋,蔽膝呈上窄下寬狀,腳上穿履,頭戴圓箍形冠卷。
除形制以外,服飾嚴格的等級制度,還體現在顏色的使用上,你看,貴族的禮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黃等純正之色,下裳多用間色,如緇、赭、綠等經過數次浸染的顏色,並且衣領,衣袖處還有鑲邊,日常家居則常穿縞衣,綠衣和緇衣。
平民百姓的衣服就沒有這麼豐富多彩了,提及服飾文化,不光有服還有飾,服和飾通常是搭配出現的,從殷代的出土玉石人形象可見,殷代男女貴族身上還有佩玉的習慣,統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區別階級和等級。
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種小動物形象,最常見的是一種玉魚,看這幅壁畫儲存的很完整,不止是顏色鮮明,就連人物一副上的皺褶都能看清,這邊這塊飾物,就是一塊玉魚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