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出的墓葬按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墓、磚室墓、空心磚墓3種。
豎穴土坑墓多為戰國時期的墓葬,因被盜嚴重,隨葬口較少;磚室墓的數量較少,儲存基本完好,出土了部分陶罐、五銖錢等文物。
空心磚墓數量最多,儲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品組合來看,磚室墓與空心磚墓均為漢墓。
這批墓葬從戰國至漢代都有,可謂是收穫豐富,其中有東漢六室磚墓,漢墓在開、封市考古發掘中已是屢見不鮮,但規格如此之高,規模如此之大,尚屬首次發現,這在豫東地區亦是罕見。
發掘出的最典型的墓葬就是宋代壁畫墓,他們清理出一座結構完整的宋代仿木結構的磚室壁畫墓。
發掘結果表明,該墓由墓道、墓門、墓室三部分組成。
雖然墓室中只剩下一件隨葬品,但其完好無損的結構,典型獨特的造型,色澤鮮豔、線條清晰的墓室四壁及頂部壁畫已足以彰顯出該墓不菲的考古價值。
像宋代壁畫墓中的菊花圖和董永行孝圖,都是不可多得的極具研究價值的古墓壁畫。
整個考古現場有條不絮的進行著,韓孔雀他們這邊的收穫不小,而其他方面,就沒有多少收穫了。
整個開、封市好像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所有認為有古蹟的地方,全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挖掘。
“小韓,你過來一下。”剛剛親自下了一趟古墓,拍了不少照片的韓孔雀,被李達叫了上來。
“怎麼了李教授?”韓孔雀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抬頭一看,李達的身邊圍著不少人,當中最顯眼的就是兩個老頭,一看就是領頭的。。
韓孔雀走了過來,李達給他做了介紹:“這位是周教授,這位是王教授,他們帶的考古隊現在負責整理發掘周王府遺址。”
“怎麼了?那邊好像我們沒有參與吧?”跟他們問了好,韓孔雀疑惑的問道。
“你不是說要幫助他們完成整改發掘工程嗎?現在人家找上門來了。”李達笑著道。
韓孔雀也笑了:“我是說要幫忙,不過,我可沒說白幫忙,如果找我幫忙,收穫當中的寶物,可是要任我挑選一件的。”
“不要緊,只要你真的能夠幫到我們,在你幫助之下發掘出來的東西,你可以任選一件。”那位王教授開口道。
“這麼大方?”韓孔雀看著王教授,看樣子不像是說笑,看來這次有點麻煩。
“先說說是什麼事情,如果能夠幫忙,我肯定會幫的。”韓孔雀道。
“韓先生認為龍亭湖那邊是明代周王府遺址嗎?”王教授沒有說事情,反而先問道。
“難道不是?根據那座遺址的位置,還有你們發掘出來的那件青花碗,還不能證明?”韓孔雀疑惑的道。
“那件龍紋青花碗不能證明什麼,而位置,又不能十分確定,所以才來找韓先生幫忙。”周教授此時開口道。
“那件龍紋青花碗不能證明什麼?”韓孔雀是更加疑惑了。
來這裡之後,一些好東西韓孔雀自然是要看看的,特別是那件青花龍紋碗,高7cm、口徑16cm、足徑6cm。
撇口,深腹,圈足,裡心青花雙圈內繪正面龍,龍頭肥碩,雙目有神,橢圓形的龍面,腦後的鬃發向兩側飄動,龍頸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間距拉長,是十分典型的明龍爪的特徵。
碗外部繪雙龍穿行於祥雲之間,追趕寶珠,龍鼻上翹呈如意形,下巴極長向前伸展,整個龍的姿態是向前方湧動,形象生動而飄逸。
有趣的是,碗外部的雙龍姿態相同,只是一個開口,一個閉口。
一般來說明代行龍張口的較多,從繪畫技法上說比較容易把握住龍的精神面貌,而閉口龍紋較難表現出龍的氣韻,《圖畫見聞志》雲:“凡畫龍開口者易為功,合口者難為功。”
畫界有“開口貓,合口龍,言其二難也”之說。
該碗外壁的行龍即為一例:雖然口唇緊閉,但形態優美,神采飛揚。
這樣的東西,如果不是皇室用品,那誰也不敢用,這樣的東西在一座府邸當中被發現,難道還不能證明什麼?
“韓先生去看看就知道了,主要是我們發掘出來的一些建築物有點不全,所以就有人認為那座遺址不是明代周王府。”周教授道。
“如果否定這個,那就算出土再多明代的皇室用器,也不能證明什麼啊!”韓孔雀此時知道了,這時有人想要他們證明那是明代周王府,而要確切證明一座古代王府的遺蹟,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1981年春的龍亭湖清淤工程剛開始時並沒引起人們的注意,隨著工程的進展人們在湖底不斷髮現有殘磚碎瓦,最後竟發現了一座大型建築基址。
這立刻引起了考古工作者們的注意,開、封文物工作隊開始進行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