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張美組織的專家團就判斷出,這座新發現的古城,很可能是歷史上神秘的注賓城,而後來他們的發掘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張美走後,衛長青等人也分散了開來,走進了這麼大的一座古城,所有人都帶著一絲好奇,十分的興奮。
這可是一座古城,誰也不知道,這座遺址當中到底埋藏了什麼東西,所以在進入這裡之後,眾人立即分散了。
韓孔雀帶著黃山和乾明遠,找了一處沒有發掘的地方,走了進去。
這裡很明顯是一片住宅區,住宅址主要為木柱框架編排紅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牆”式建築。
這些建築自然破壞嚴重,大部分遺址半埋在沙漠之下。
在這種地方,韓孔雀的神通十分強大,雖然這裡沒有多少水分,但只要有一點,他就能夠感知到。
而這裡的地下,就算是沙漠,也是有些水分的,只不過十分稀少就是了。
韓孔雀放開神通,韓孔雀就感知到周圍的環境,這邊屬於南古城,這座南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163米、南牆長82米、西牆長160米、北牆長87.5米,面積約20000平方米。
在這個範圍之內,韓孔雀的神通感知能夠很輕易的覆蓋,所以在這種環境當中尋寶,韓孔雀的優勢要比張美那一個探險隊高多了。
透過感知,韓孔雀發現,埋藏在砂石之下的建築,絕大部分是夯土建築,還有一些則是木質建築。
這邊的城牆殘損,一般殘高約3~5.4米,頂部殘寬1.5~6.5米,牆基厚度約7米,東牆北段區域性用土塊壘砌,土塊尺寸為44×25×10厘米。
城門開於東城牆南端,門寬2.3米,門道兩側壁底部有木礎,其上各有9根立柱,門內一側有兩個橫木與木礎連線構成門框,門框是用27×20厘米的方木榫卯相連構成,方木加工平整,儲存完好,但因流沙覆蓋難以看清門的全部結構。
已經倒塌的城門,木材均散亂分佈在城門內外。
在古城西南約300米處的風化土堆中,有一建築臺地,臺地長約20米、寬約8~10米,高約2米,臺地上散佈著許多有榫卯結構的木材。
如:完好的柱礎、八角柱等,地表可見陶片、銅鏃、冶煉渣等。
東北角和東南角以至整個東牆已被流沙覆蓋;南牆下是一長40米、寬20米、深約2米的窪地。
建築物主要儲存在城的南半部,也大部被流沙掩沒,但房屋仍然依稀可辨。
主要是一組東西長46米,南北寬13.5米的房屋,其北面還有兩間,長7米、寬3.5米。
南面緊靠城門北側有一大間,呈長方形,規格5.7×5.5米。
房屋都是木框間夾以蘆葦,外塗草泥的牆壁,框架多已倒塌,但仍有個別柱子與架底橫木相連而聳立著,其間,也發現儲存完好的柱礎、斗拱等。
在城北牆之上朝西北遠望,在沙丘與雅丹地形之中,城的輪廓依稀可見。
古城平面呈長方形,除西北角和東牆北段有殘缺口外,城垣儲存基本完整。
城牆的築造方式與樓蘭古城相同,因城的南半部已被流沙覆蓋,房屋的具體結構、佈局僅憑肉眼難以判明。
城內北牆下也有一沙堆,惟從西北角殘缺口到東牆殘缺口方向,因風蝕未被流沙掩埋,已不見建築遺蹟。
韓孔雀行走的速度很快,而當他每次停下腳步的時候,總是有所收穫的時候。
等韓孔雀看清楚了整個古城的情況之後,他們兩個開始一人一把軍用鏟,開始挖掘。
“老闆,這下面是什麼?”黃山揮汗如土,身邊很快堆積其大量砂石。
剛才韓孔雀只要停下,他們總是有點收穫,比如各種陶瓷碎片,但那時只是簡單的挖掘一下就行了,而這次,卻挖了一個巨大的坑。
韓孔雀一邊把身邊塌陷下來的沙子,用軍用鏟扔到遠處,一邊道:“這邊是一座冶煉場所,好像是鍊銅的,不過,這邊不遠處,好像有個有意思的倉庫。”
“倉庫?這裡是冶煉倉庫,金礦石?”黃山雙眼放光的道。
韓孔雀笑道:“哪有那麼多金礦?這邊好像是座兵器庫。”
兩個人使用的軍用鏟是正宗的工兵鍬,不要說挖掘沙子了,就算鏟石頭,也能輕易剷下,所以他們的速度很快。
“小心點。”就在黃山再次把工兵鍬剷下的時候,韓孔雀開口叫住了他。
“下面有好東西?”黃山的動作小心了不少,很快,他就挖出了一根棍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