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最多的還是金剛亥母的畫像,這個沒什麼特別的吧?”元遁一的確見多識廣,他只是隨意掃了幾眼那木箱當中的畫像,就認出了那上面畫的是什麼。
從元遁一隨意抽出的一張素描上,就可以看出,這是畫的一尊佛像,佛像是紅色身,頭右側長有一褐色豬頭,這是辨認此尊佛像的重要標誌。
雖然他們一眼就認出了這是金剛亥母,不過,由於這些素描畫的很隨意,所以,整個金剛亥母的真身,並沒有顯露在一張紙上。
就比如落入葉生視線的那張上面,佛像左手託著盛滿鮮血的嘎巴拉碗,象徵她獲得了極樂的體驗,修證事業成功。左臂夾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髏、乾枯人首和新鮮人首,象徵她壓服了貪、嗔、痴的侵擾。
右手上舉,持鉞刀,象徵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單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屍,表示戰勝外在的敵人,這是一尊標準的金剛亥母像。
金剛在佛教之中是護法神,是專門戰鬥的,所以,不要認為佛教多麼溫和,如果不信佛而成魔,佛教的護法金剛,會讓你知道,他們比魔還要殘忍可怕,所以,護法金剛的樣子,往往比地獄魔王的樣子還要可怕,比真正的魔都要像魔。
“這裡出現金剛亥母的畫像,能夠說明什麼嗎?”葉生好奇的問道。
元遁一也看向韓孔雀,韓孔雀道:“畫像自然不能說明什麼,就算出現唐卡也沒什麼,但如果出現一尊真身,那能不能說明什麼?”
“不可能吧?金剛亥母的真身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元遁一不敢置信的道。
金剛亥母,藏文名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據傳說她以身、語、意、業等之化身,出現在印度、尼泊爾和我國西藏雪域高原等地。
公元8世紀,多傑帕姆佛母信仰開始傳人吐蕃藏地,蓮花生大師來西、藏傳法時,將吐蕃藏王赤松德贊王妃卡欽薩措傑,認作多傑帕姆“語”之化身。
這是藏傳佛教史上,最早的多傑帕姆女佛母之化身和智慧空行母,也是雪域高原第一位“金剛亥母”化身的吐蕃女性。
公元11世紀,藏傳佛教噶舉派達布噶舉始祖瑪爾巴從印度請來《多傑帕姆佛母貝葉經》後,多傑帕姆佛母的修持法便在西、藏出現,隨之專門供奉金剛亥母的佛殿,也逐步遍及藏區和受藏傳佛教影響的其他地方。
在藏傳佛教噶舉派中,金剛亥母為女性本尊之首,瑪爾巴、米拉日巴、岡波巴等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為本尊。
在格魯派中,她是三大本尊之一的勝樂金剛的明妃。關於她的形象,在藏傳佛教唐卡中描繪其主尊身如十六妙齡女郎,一面兩臂,全身紅光,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持盈血顱骨器,左肩斜倚天杖。
三目圓睜,細腰婀娜,戴五骷髏冠,掛骨飾項鍊,右足懸空,左足踏一人屍於蓮花日輪座,身後有般若烈焰,那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形象中,卻隱含著及其深刻的佛教教義理念。
據藏傳佛教密宗瑜伽部的重要典籍《勝樂本續》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在講勝樂金剛根本續時,有二十四位空行母聽完密法後,來到我國甘、肅涼、州金剛亥母洞,舉行會供並加持了此地。
也因此殊勝之緣,後來(據說是唐昭宗天佑元年,即公元904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有五位金剛亥母投胎降生在涼、州的纏、山村。
她們分別是 “佛母”、“寶貝母”、“金剛母”、“紅花母”、“成功母”。
據說從五歲開始,五位金剛亥母的化身,都要在每年每月的農曆二十五日,到纏山的紅砂岩洞中會供,二十四地的空行母皆來應供。
《安多政教史》等著書記載說,當時有個女孩,多次從當地一位姓張的屠夫那裡,賒買心肺內臟。
一天,屠夫為索要肉錢,悄悄尾隨那女孩到紅砂岩洞,見有五個女孩子正在進行會供。
五女孩發現張屠夫來後,紛紛騰空飛起,張屠夫為要到肉錢,急忙抓住了其中一個女孩的腳。
張屠夫抓住的那位女孩就是寶貝母,她的肉身便停留在紅砂岩洞的半空中,其餘女孩飛昇而去,張屠夫也頃刻解脫。
這些奇特的記載傳說,讓涼、州金剛亥母洞寺籠罩在神秘的光環之中。
“金剛亥母的傳說你們應該聽說過,如果是這樣,加上天眼張的手段,這裡出現一尊金剛亥母的真身,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吧?”韓孔雀笑著看了一眼院子中的那尊泥塑。
“傳說畢竟是傳說,難道那些傳說是真的?”葉生道。
元遁一道:“沒有找到趙佗墓的時候,皇帝玄宮也是傳說,現在呢?所以,五位金剛亥母的傳說,也並不能就簡單的認為是傳說,不過,我知道的一尊真身舍利,不應該被人得到。”元遁一道。
甘、肅武、威涼、州區城南十五公里處的纏山,是巨龍般橫貫東西的祁連山北側的一座黃土覆蓋的紅砂岩的小山堡,其南部祁連雪山的宏偉壯麗,更映襯出她的質樸和平凡。
但因為歷史上藏傳佛教在涼、州的傳播,特別是西夏佛教在此地的盛行,使得這座小山,成了密宗無上瑜伽母續法的本尊金剛亥母的聖地,纏山也因此而聖神無比。
那裡,是釋迦牟尼佛授記過的地方,是與二十四個空行聖地相通的聖地,是五方空行母應緣示現於塵世的所在。
那裡,儲存有被佛界認定為金剛亥母之一的“寶貝母”極其珍貴的身骨舍利。
那裡,建有西夏國師駐賜的名寺,那裡,成就了無數朝聖者的善業……
“地方是好地方,更是佛教聖地,但人的貪慾,卻可以掩蓋一切。”韓孔雀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