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韓哥也知道?我還打算處理了這塊門匾,再跑一趟彭城呢!既然韓哥知道了,那就沒我們這種小販的什麼事了,我們可競爭不過你們這樣的大戶。”石磊有點沮喪的道。
韓孔雀笑道:“恐怕我們都沒有機會了,你還不知道吧?你收購東西的那塊地方,其實有一座寶藏,應該是董氏窖藏,如果我沒有猜錯,你收到手的那塊門匾,應該是彭城董氏的門匾吧?”
石磊驚愕的看著韓孔雀:“這也能猜到?不過不是彭城董氏,而是董府,只有這麼兩個字,不過這個董府應該就在彭城,所以說彭城董府應該更加準確。”
韓孔雀微笑著道:“這就沒錯了,董府,那批窖藏就應該是出自董府。”
韓孔雀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自然是高興異常。
兩個人正在說話,韓孔雀也探聽著石磊的淘寶經歷,這時,李小藝走了進來。
“大哥,今天上午的事情電視上播出了,我想你們應該感興趣。”說完,李小藝開啟了電視。
開啟電視,韓孔雀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標題:彭城金銀器的前世今生。
二月份的天氣乍暖還寒,彭城的一處郊區,土地被綠油油的油菜地包圍著,綠色中綻放出點點金黃。
在城市一隅,彭城市博物館大門洞開,顯得有些冷清,民國時期的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在周圍鋼筋水泥建築的映襯下,顯得有些突兀和特別。
走進博物館展廳,名揚天下的彭城宋代金銀器赫然呈現眼前。
精美絕倫的窖藏金銀器文物閃著寒光,見證著彭城這片土地曾經的輝煌。
彭城市博物館館長,作為彭州金銀器挖掘整理探索的親歷者,向記者介紹了這些稀世珍寶的相關情況。
可以說這真是,千年窖藏天下驚。
彭城宋代金銀器窖藏文物共出土351件,器物品種豐富,製作精美,一經發現,即震驚了國內考古界。
發現金銀器窖藏非常偶然,一個窖藏中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金銀器,究竟什麼原因使之埋藏在彭城,至今還是一個謎。
1993年11月,彭城市區一個小鎮繁華的商業區西大街進行基建工程。
在歷街居委會的基建工地上,幾位農民按照工程要求挖基坑,挖了2米多深後,挖基坑的工作快接近尾聲,此時天色已晚,農民也準備收工。
突然,一位農民發現在基坑底部的坑壁上,有一塊規整的石板,他叫來同伴,準備一起把石板撬回家。
這一撬,撬開了一個驚天大發現。
幾位農民小心翼翼的把石板撬下來後才發現,在石板的下面還有一個大坑。
藉著黃昏昏暗的光線,他們眯縫著的眼睛,看見大坑裡堆滿了各式各樣黑乎乎的鍋碗瓢盆。
掏出幾件仔細觀察,竟然發現這些東西都是非金即銀,他們當即意識到,這是在無意之間發現了文物。
一時間,地下發現寶貝的訊息傳遍了彭城城。
文物人員在挖掘清理時發現,這個金銀器窖藏離地面有兩米多深,窖底、窖壁都用青磚砌成,上部用3塊長條形石板覆蓋。
磚窖長1.2米,寬1米,深0.9米,窖內裝滿了金銀器,金銀器表面還有明顯用麻紗布包裹過的痕跡,但麻紗布早已灰飛煙滅。
頂部中間的一塊石板經年累月,已被泥土壓塌,部分金銀器也被壓壞。
由於窖藏上方有一根不停漏水的自來水管,當文物人員開啟磚窖的時候,金銀器已經發生了嚴重的鏽蝕。
透過清理,共出土文物351件,可以辨認器形的有343件,其中金器27件,其餘都是銀器。
這些器物種類豐富,造型獨特,紋飾精湛細膩,在國內十分罕見。
雖然發現了這麼一座窖藏,但這“第一窖”成因難解。
在一個窖藏中發現350多件金銀器,並且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規模金銀器窖藏,因此被譽為“天下金銀第一窖”。
後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這批文物中有115件國家一級文物,彭城金銀器從此名揚四海。
在斷代上,器物的器形和銘文,給專家們提供了直接證據,確定這批文物是宋代的金銀器精品。
但這批金銀器是何人之物,為何藏於地下?則很難找到確切答案。
據專家介紹說,這很可能是因突發事件而埋藏,後因種種緣故被人們遺忘,重被發現後,就稱之為“窖藏”。
金銀器窖藏,現在國內已經發現幾十處,其中宋代有十幾處。
金銀器加工工藝在唐宋時期達到最高水平,由於其質地本身具有貨幣的珍貴性,和多次利用的特殊性,因此一種器形形制和紋樣不會被長期保留,它往往會隨社會風氣的改變而改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