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是四大名硯之一, 在四大名硯之中端硯最為稱著。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
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韓孔雀看著劉鳴玉的端硯,確實是好東西,不過,因為沒有留款,也沒有其他標記,這只是一塊毫無名氣的端硯,不過就算沒有任何故事背景襯托這塊端硯,這塊端硯也是毫無疑問的寶貝。
韓孔雀看的眼熱,十分想據為己有,他收藏了不少東西,不過大多數是金銀玉石製品,這樣的好東西,他還真是沒有了
“拿出來這是想賣,還是想要換東西?”韓孔雀問道。
“當然是換東西了,我爺爺手裡還有一隻名硯,所以這隻就端硯就顯得有點多餘,幾天呢我帶出來,自然是想要換一些手裡沒有的東西。”劉鳴玉道。
韓孔雀道:“想換什麼東西?”
“如果你用手裡的那副唐伯虎的畫來交換,我就勉為其難的交換給你了。”劉鳴玉道。
韓孔雀趕忙道:“別,你還是留著吧,我可換不起,所以你也不用勉強了。”
“我可以加東西。”劉鳴玉看到韓孔雀拒絕,立即道。
“你這塊端硯我可換不起,你還是跟其他人換吧!我想其他人肯定是願意跟你換的。”韓孔雀毫不猶豫的拒絕。
現在他已經不需要依靠收藏來賺錢,所以收藏已經成為了他的愛好,唐伯虎的畫,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除非他腦袋被驢踢了,要不然,這麼缺心眼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幹的。
“行了,劉哥,我早就跟你說過,韓哥是絕對不會跟你換的,你就是不信,還非得丟一次臉才罷休,韓哥,你到底拿來了什麼?你身上沒有看到帶東西啊?”龍鱗此時道。
“你帶來了什麼?只要你們帶來的東西足夠好,那我帶來的東西也肯定讓你們滿意。”韓孔雀道。
“我可沒有什麼好東西,我帶來的東西在那邊呢!”龍鱗指著一邊的一個長條桌道。
韓孔雀看過去,龍鱗擺放出來的是從他那裡拿去的那套洪憲御製琺琅彩瓷。
而他的旁邊,則是朱飛雨那套“洪憲御製”款的粉彩。
這兩套洪憲瓷雖然年代不長,但絕對吸引人的眼球,特別是它們還是海撈瓷,這就更讓它們身價倍增。
洪憲瓷一直具有很大的爭議,這主要是“洪憲年制”、“洪憲御製”款到底是不是袁世凱的開國瓷,如果是,這兩種款的瓷器,其價值就要增加不少。
當然,就算不增加,這兩種款的瓷器,價格也比居仁堂款的要高,所以,羞於見人的江林,自然是不會把他的那套居仁堂款的洪憲瓷拿出來丟人了。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隻內底署有“永樂年制”字樣的明代青花壓手杯,這是中國官窯瓷器第一次出現皇帝的年款。
從此以後,新皇帝登基,都會在他新燒的瓷器上落上自己的年號。
這也成為官窯瓷器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袁世凱既然稱帝,併為自己燒製了御瓷,理所當然應屬“洪憲年”款。
時至今日,對於洪憲瓷的最大爭論,還是它的底款問題。
有人曾言道:“幾千年中國古代陶瓷史,以似是而非的洪憲瓷鬧劇結束。中國古陶瓷鑑定,最後結束在洪憲瓷的真偽區別上,可悲可嘆”。
當然,就算洪憲瓷是假的又何妨?
洪憲瓷是如此的精緻玲瓏,所以它纖巧而易碎,難以長久儲存。
“洪憲”帝號轉瞬即逝,洪憲瓷也極為稀有,而且它還帶有袁世凱賦予它的傳奇色彩。
如此美麗脆弱、珍稀而又神秘的東西,既有藝術欣賞價值,又能滿足人的獵奇心理,自然惹人垂憐。
於是有古董商人藉此造假牟利,大造贗品。
袁世凱竊國,遭世人唾棄,然而,他的年號實在不“臭”。
署有“洪憲年制”、“洪憲御製”款的假洪憲瓷,風靡一時。
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賈,下至中產之家、升斗小民,無不趨之若鶩,尤以首都和天、津兩地流傳最廣。
大到一米多高的千件大瓶,小到三、四寸的鼻菸壺,無所不有。
人們把這些洪憲瓷作為珍品家傳,作為禮物贈送,演繹出了無數撲朔迷離的故事,令後人難辯真假。
洪憲瓷真、偽品都製作於同一時代,有些精細的高仿品深得真品玲瓏精巧的風貌,而且很多是由過去的軍閥、富豪之家流傳出來的,出口外銷的也不在少數,亦真亦幻常令後人半信半疑。
中國尋根的實力很強,在民國瓷專區,除了龍鱗和朱飛雨的兩條正宗洪憲瓷之外,還有不少精仿,古仿洪憲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