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在準噶爾汗國國王巴圖爾的無限擔憂中,三十萬唐軍以所向披靡之勢,迅速地趕往準喝噶爾汗國都城,道爾本厄魯特城。
就在巴圖爾漸漸陷入絕望之際,他終於得到了一個好訊息。
那就是,俄國的援兵,終於來了。
“父王,俄羅斯皇帝阿列克謝一世已同意了我國的請求,派出俄軍五萬,由大將安德洛夫統領,已然從北面進入我準噶爾國境,估計不日就可到都城之中。”前來稟報的王子噶爾丹一臉喜色。
“好哇,俄國的兵馬終於來了。”巴圖爾有如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臉上亦滿是驚喜之情:“有了俄國的援兵,唐軍想克我都城,就沒那麼容易了。”
他略頓了一下,又道:“只希望俄軍能趕在唐軍到來之前,來到我都城之中,與我軍那五萬兵馬匯合,有這十萬之眾守城,唐軍只怕最終亦難克堅城,只得師老兵疲乖乖退走!”
說到這裡,巴圖爾卻又眼神一暗,嘆道:“希望俄國的援兵,能趕到唐軍圍城前入得城來吧。不然的話,唐軍有三十萬兵力,一旦圍城,只恐再難突圍而入。而若要與我軍裡外夾攻,雖有勝機,只怕會有不測之憂。”
巴圖爾的擔心,其實是有道理的。
俄軍遠來,兵馬必是疲憊,若唐軍已然圍城,則必定要與其對戰,以求突圍入城。縱然可與道爾本厄魯特城中的準軍一道內外夾攻,以求破敵,但畢竟兵力相差縣殊,其勝負之算,最多隻能算五五開。
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準噶爾汗國國王巴圖爾希望盡力避免的。
只不過,他的希望,最終落空。
因為就在俄軍趕來的之前的兩個多時辰,唐軍三十萬兵馬,以鋪天蓋地之勢力,終至道爾本厄魯特城下。
唐兵一至,立即四面圍城,將一座都城圍得有如鐵桶般水洩不通。
見到城外的唐軍數量如此之多,守城的準噶爾汗國國王巴圖爾以及其子噶爾丹,皆是大吃一驚,心下的惶恐,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二人原本高漲的復仇之心,到了現在,已如被澆熱水的冰雪一般,迅速地消融了。
唐軍如此勢大又氣勢如虹,自已真的能抵住唐軍的攻擊麼?
說來也巧,就在唐軍擺好戰勢,將道爾本厄魯特城團團圍住後,俄軍的五萬兵馬,亦是匆匆趕到。
俄國人突然率兵前來的訊息,自是迅速地由哨騎飛稟給唐軍統帥,也就是大唐皇帝李嘯。
”報!稟皇上,北面有俄羅斯兵馬約五萬餘眾,離我圍城兵馬不過十餘里,正前來緊急救援準噶爾汗國都城。“
“哦?竟有此等事?看來,這準噶爾汗國為了自救,倒是不惜血本呢。只不過,我軍已然圍城,俄人此來,無能為也。現在,我軍倒正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李嘯聽完稟報,暗自吃驚之餘,已迅速地有了對策。
俄羅斯軍隊既願意千里迢迢趕來送死,自已倒是完全可以順手將其滅掉,將他們聚殲於這道爾本厄魯特城下。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在重壓之下,只怕那龜守都城的準噶爾汗國餘部,怕是會乖乖地出城投降。
而俄國在受此重創後,兵力大損,再想保住西西伯利亞,可就難了,自已正好兩邊進兵,此處發兵北進,駐於東西伯利亞的第五鎮則揮師西進,兩相夾攻,也許,最終能把俄國人趕回烏拉爾山以西……
李嘯主意既定,立即派兵佈陣,於要道之處,等候俄軍的到來。
而唐軍正在擺戰陣之際,俄國的救援兵馬,剛剛渡北面魯蘇河,正一路向北,徑往道爾本厄魯特城而來。
此次入援準噶爾汗國,是由俄國沙皇最為信重的安德洛夫大將親自統兵前來,足見其對此次救援的極其看重。
只不過,這一路上,統領五萬俄軍的安德洛夫,卻是一副心事重重,愁眉不展的模樣。
他已剛剛得訊息,那準噶爾汗國在唐軍的進攻下,連戰連敗,地盤盡失,現在只剩都城一座,覆被唐軍重重圍困,半點不得脫。局勢如此危急,真不知道,自已這趟救援,還能不能有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