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聽完,還未表態,忽聽得莫長榮背後有人哭喊著奔上前來,朱由榔定睛一看,發現來自正是自已先前潛派回國的內侍李國泰。
“國泰,你終於回來了!”朱由榔聲音發顫
李國泰哭奔上前,在離朱由榔數步開外,撲通跪地:“桂王,國泰返回救駕來遲,望桂王恕罪。”
朱由榔急急將其扶起,安慰道:“國泰何出此言,若非你不避艱險,潛回國中搬得救兵,本王早已異國枯骨矣,快快起身說話。”
李國泰站起身來,止住哭泣,便急急地將自已一行人如何從緬甸潛回國中,在萬分危急之時,又如何僥倖被唐軍所救,最終自已與王子朱慈煥順利抵達明國之事,向朱由榔作了一番簡要的說明。
聽到朱慈煥業已順利回國,且被唐軍及時救治,現在雖然殘了一條腿,卻總算保得性命,朱由榔一臉悲色,卻猶是長長地嘆了口氣。
“罪臣無能,以至王子腿殘,請桂王殿下責罰。”李國泰低頭拱手
朱由榔一聲嘆,又安慰地拍了拍他的手:“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國泰能帶我兒這般艱險逃過緬兵追殺,保得性命,已是萬分不易,本王感激還來不及呢。”
李國泰臉現輕鬆之色,便壓低聲音道:“桂王殿下,有道是,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依老奴之見,現在唐軍既已救你,必不會再加為難,不若率全家返國,尋一處安穩地界,好好生活,便是好事了。”
聽李國泰這般話語,朱由榔點了點頭。他略一沉吟,便向一旁的主將莫長榮說道:“莫將軍,本王也想明白了,現在緬甸方亂,國中亂有巨寇未滅,故本王心想,率一家老小,前往海外之地安家立業,不知唐王準允否?”
朱由榔一言完畢,李國泰驚道:“桂王身受這般磨難,為何不返身回國,竟欲前往海外,卻是何故?國中雖有巨寇未滅,但南方基本平定,亦是足夠安穩,桂王全家足以安身,又何必……”
朱由榔擺了擺手打斷他的話,然後又是一聲長嘆:“本王喪家失國,已然丟盡祖宗顏面,實在無臉再返國中定居。更何況,現在唐王已將海外之地經營得有如世外桃源一般,在海外生活,當會更加安穩,又有何擔憂呢。”
“很好,桂王的想法很不錯。現在海外確是安寧,生活條件亦是相當不錯,桂王這番要求,我必立即稟明唐王,請他酎情安排。”莫長榮笑著回答。
隨後,他命人帶朱由榔一家人先下去休息,準備待朱由榔的頸部傷勢恢復後,便先安排他們回國,再由唐王李嘯,安排他們前去海外定居。
而在唐軍大舉入城後,在宰相錫真的引領下,迅速收編城中殘餘的四萬緬軍,接受官署、各大府庫與軍械庫,糧倉等要地。然後,又立即釋出安民告示,接管城中治安。由於唐軍行動迅速,軍紀嚴明秋毫無犯,阿瓦城中並無任何騷動,十分順利地平定了下來。
平定阿瓦後,莫長榮與曾英這兩部兵馬,未敢稍歇,令內山謬覺與錫真這兩部緬軍引為前部,立刻引兵南下,橫掃整個緬南地區。
唐軍兵多勢眾,又有緬軍餘部助力,整個緬南地區基本沒遇到太大阻力,基本皆是一掃而定,整個緬甸,除了邊遠地區尚有零星反抗外,基本全部歸服唐軍治下。
而在唐軍基本平定緬甸之時,返回國中的桂王朱由榔一家人,亦被唐王李嘯安排前往澳洲定居,那李國泰亦跟隨前往。
而且,考慮到朱由榔現在已是身無非文,舉家生活十分艱難,李嘯另令人給他派送了銀元五千塊,算是給他的安家費用。李嘯這般安排,對這位命運多舛的明末藩王來說,實在是最為雪中送炭的巨大幫助。
這位在真實歷史上最終死於非命的永曆皇帝,在這個李嘯穿越過來的時代裡,最終在澳洲的西澳省安穩定居。朱由榔用李嘯給的錢,買了一塊荒地,又僱了一批當地土著為勞工,從此在這裡養牛為生,平靜度日。
而緬甸既定,李嘯對於要如何治理當地,卻是感覺十分棘手。
因為,緬甸與那些海外荒地不同,這裡的數百萬當地居民,基本皆有自已的語言與文字,生活習慣亦與中華內地大為不同,要如何治理好他們,確是讓李嘯頗費腦筋。
李嘯最信任的兩個謀士陳子龍與姜曰廣,則分別向李嘯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建議。
陳子龍認為,緬甸雖然降伏,但居民皆是化外之民,生活習慣與內地完全不同,又有完全不同的語言與文字,不若就如朝鮮一般,給他們重新扶持一個國王,成產受中華控制的附屬國,從此年年進貢,永衛西南。
而姜曰廣則認為,緬甸得之不易,土地與礦產亦是易多,若就是這般拱手讓人,未必太過可惜。故他認為,當將緬甸分而數塊,如雲南的土司一般,分別成立幾個互不統屬的土司部落,然後唐軍分兵控制,令其效忠中華,其土地與礦產開發,皆由中華派人安排,從而實現更強有力的管控。
只不過,對於這兩位親信贊畫的意見,李嘯皆不太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