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嘯率領著龐大的船隊,離開了登州港一路北上,這一路上,倒也還算是順利平安,數百艘大大小小的艦船,一路頂風冒雪劈波斬浪向北行去,目標直指營口。
作為全軍總指揮的李嘯,每天都靜靜佇立在升龍號船首,看著這艘最大的龍驤級戰列艦那尖削的船艏一路分波裂浪,揚起巨大潔白的浪花,任憑凜冽的寒風將鮮紅如血的披風,吹得有如一面獵獵飛舞的旗幟,只是他那英俊的臉上,卻滿是沉思的表情。
李嘯心下十分清楚,自已率領的這支近五萬的精銳兵馬,其最緊要的戰略目標,便是想要實現拖住多爾袞,讓他被迫分兵,從而無法去攻打盛京城,以解豪格的燃眉之急。而最根本的戰略目標,則是與豪格內外夾擊,最終打敗多爾袞,並扶助豪格上位。
李嘯確信,若這場大戰下來,清朝處於內戰與外戰共同進行的混亂狀態中,打到最後,其國力一定會大大損傷,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樣一來,縱然到了最後,豪格慘勝奪取了清國的最高權力,但清朝國必定已是糜爛一片,其原本蒸蒸日上的國運,絕對已會是徹底急轉直下,那麼,那豪格就算最終奪取最高權力併成了清朝皇帝的話,面對這樣的境況,只怕最終也只能無奈地向自已俯首稱臣吧。
而這,才是李嘯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
這樣的計劃,其關鍵在於,自已的行動速度一定要快,要儘可能早地到了營口港,只有大軍在這裡正式登陸,多爾袞才會切實地感受到威脅,最終不得不發兵抗擊唐軍的入侵,從而無法如先前計劃的那樣,能集中全部力量向豪格發動進攻。
只不是,現在的酷寒天氣,以及凜冽如風的北風,讓李嘯的水師艦隻行進十分不易,頗令李嘯為之頭疼。
更讓他擔心的一點是,他知道,如果自已行動不再迅速一點,萬一船隻還在海上之際,就被結冰的海水給封凍住了的話,那可就是最糟的局面了。
在後世中國,渤海結冰一般是在公曆一月中下旬,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底的樣子。但現在是小冰河時期,海水結冰時間肯定會提早,而具體的時間,則是受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忽早忽晚時間不定,現在卻還真難以預測。
李嘯心下暗歎,這次遠征,除了要抓緊時間外,還有一條十分重要的,便是要看運氣在不在,自已這一邊吧。
只不過,該賭的時候,就只能把籌碼一推而上,再不能有絲毫的猶豫與不捨,畢竟,這樣清廷內亂的黃金機會,如果自已不能及時抓住,實在太過可惜。
這樣逆風北上的行程裡,李嘯的龐大船隊,從登州港出發後,一路上繞過老鐵山海道,進入渤海,再北上遼東灣,在逆風而行,且經過了整整十二天的時間後,才終於在一個天氣陰沉的下午,看到遠處黑乎乎的海岸線。
李嘯所選的登陸點,並不是那遼河入海口的營口港,而是稍偏一旁的營口牛莊地區,之所以選擇這裡登陸,也是有原因的。
說起來,營口地區,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了,最早出現在史冊中的記錄,是在戰國時期,營口地區屬燕國,是燕國從白狄手中奪佔過來的地方。到了秦代,則屬遼東郡。而公元前195年,西漢政府在遼東郡置18個縣,營口地區南部設平郭縣,北部置安市縣,從此這塊原本用於牧馬的蠻荒地區,算是正式成為有官府統治的,傳統意義上的中華固有國土。
隨後,時代歷經變遷,明廢州縣改設衛所,營口境內南部屬蓋州衛,北部隸海州衛。營口地區時稱梁房口。
到了1621年,後金佔據營口地區,修建耀州城(今大石橋北嶽州村)為中心屯兵鎮守。
本來,在真實歷史上,到了1644年清朝入關之前,清廷對該地區漢人和滿人分別治理。營口地區北部置海城縣,南部設蓋平縣以治理漢人,在熊嶽設副都統管轄遼東半島各地滿人,又在熊嶽、蓋平、牛莊設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務。只不過,在這個李嘯穿越來的時空裡,歷史已完全被李嘯改變,現在的清廷,在營口之地的屯兵之所,只有耀州一地,駐守了約一個甲喇一千餘人的兵力。
而李嘯之所以不選擇那簡陋而平坦的營口港,而是選擇在一旁的牛莊沒溝營地區登陸,卻是因為他知曉前世歷史之故,知道在這裡登陸的話,更有利於自已的大批軍兵順利上岸。
1858年,清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只能無奈簽下喪權辱國的中英《天津條約》,該條約規定,清朝要“增設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開埠為通商口岸”。在這條約簽定後,英國人遂開始從南到北,逐一開設通商口岸。
到了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這營口牛莊通商口岸一事,英國人開始正式準備開設,為開設前,英國特派駐中國牛莊領事館的首任領事密迪樂前往營口牛莊地區親自考察,結果他看到,這牛莊地區,與那粗糙簡陋的營口港一樣,海口水淺,只能行進小船,大船難以出進,條件如此之差,根本不能作為口岸開埠通商,不由得在失望之餘,產生了退意。
而就在英國人灰心喪氣準備打退堂鼓之時,有漢奸為了邀功請賞,前去報告英國人,說牛莊轄管的沒溝營條件不錯,可以設為口岸。密迪樂聽了報告,立刻親自帶手下前去考察,結果發現這牛莊沒溝營一帶,不僅水深河闊,可供大船出行,又有距海口近、碼頭緊靠城鎮的優勢,如能在此開埠通商,倒是牛莊的最佳地帶。於是,密迪樂找到牛莊的清朝官員,提出改牛莊沒溝營為通商口岸的要求,並將實地調查和開工地點的情況,寫信向英國政府報告。在信中,密迪樂開心地稟告道:“牛莊之地,現在雖然沒有地位,沒有生機,更看不到商業上的活力。但根據我們探察的結果,距離遼河入海口最近的牛莊沒溝營,一旦開設為通商口岸,必將成為中國東北地區的外國貿易的中心地”。
清政府畏英如虎,立即同意了密迪樂變更開埠的要求。就這樣,在這牛莊沒溝營地區,米字旗飄然升起,宣告日不澆帝國的嶄新存在,從此正式通商開港。
正因為李嘯前世瞭解過這段歷史,所以現在的他,目標自然是直奔此處。李嘯知道,只有諸如升龍號這樣的巨型風帆戰艦能夠停泊,自已的登陸方案,才能得以快速實施。
在又過了近兩個時辰,日頭已然偏西之際,李嘯的龐大船隊,終於到了牛莊沒溝營一帶海岸。
李嘯驚喜地發現,這裡的海岸,果然與自已設想的一樣,水深海闊,十分有利於自已的艦隊停泊。而且,更加有利的一個條件是,在這將近傍晚之際,海上風浪也小了許多,卻正是自已登陸的大好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