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李嘯先來到濟州島。八一中文 ≥=.
他只在濟州休息了兩天,隨後視察了一番濟州島的建設情況後,便從這裡,率領鎮東營甲總與乙總兩部兵馬,乘坐從臺灣返回的一百一十艘戰艦,浩浩蕩蕩地直前往蝦夷島而去。
而原濟州島總管吳亮,則亦隨李嘯出征。濟州總管一職,由李嘯另外派人接任,現在吳亮的新官位,乃是蝦夷總管,他將要全面管理蝦夷島與北面的庫頁島兩處地界,所管轄的範圍,卻比一個小小的濟州島,要大得多。
在濟州島與薩摩,李嘯只留了鎮東營丙總兵馬駐守。現在周圍一片安寧的環境下,留了有數千兵馬的丙總軍兵,已然足夠保證地方安靖。
而隨軍前去的,除了士兵們,另有有多達2萬餘人的工匠隊伍,以及大批的建築物料。在李嘯的規劃中,這批工匠,在到了蝦夷後,便要立刻開始就地築建城池,讓李嘯軍兵可以在冬季來臨前,能在這嚴寒冰冷的蝦夷島安穩定居。
李嘯前世時,粗略了了解過一些關於蝦夷的情況。
蝦夷島,原為中國領地,在中國漢朝時,北海道屬於遼東郡管轄。在唐朝時,蝦夷島屬於安東都護府管轄。而在明朝時,蝦夷島屬於奴爾幹都司管轄。
後於明朝中期後,因奴爾幹都司撤廢,這蝦夷島,遂被日本松前藩,竊據了最南部的函館一帶。
而到了18o7年,整個蝦夷島被幕府所控制,從此徹底成為日本領土。
在現代日本,這個地方於1869年,被改名為北海道。
整個蝦夷島面積為平方公里,面積約佔日本國土的五分之一,是日本除了本州外面積第2大的島嶼,比北面的庫頁島還要稍大一些。
其中,蝦夷島上,山地佔全島面積的6o%,而火山地形又佔了山地面積的4o%。儘管蝦夷島山地眾多,但它卻是現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巨大糧倉,諸如小麥,馬鈴薯,乳牛產量均居日本位,是日本最主要的農牧業基地。
而這個看似蠻荒寒冷的島嶼,除是是個天然糧倉外,在它沉寂的外表下,還隱藏著驚人的礦產。光是在石狩和釧路兩地,其煤炭儲量,就達到了整個日本國中礦產數量的一半以上!
在李嘯所處的這個明末時代,蝦夷島上人口極少,除了南部函館一帶的松前藩外,只有數萬蝦夷人土著定居於此,以狩獵捕魚為生。這些蝦夷土著,就是現在日本的阿依努人。
這個扼住了東北亞海洋通路的關鍵島嶼,這塊中國自古以來傳承的領土,這樣一塊肥美無比的處女地,豈有讓猥瑣卑鄙的小日本竊據的道理!
想到這裡,站立在升龍號船,目光平靜地眺望萬里波濤的李嘯,心下暗暗誓,面容卻愈堅毅。
按李嘯的計劃,船隊將在北海道石狩灣的的小樽地區上岸,隨後便在這裡,就地建成港口。港口建好,全軍再繼續深入,在現代日本北海道府的位置札幌,建成一座新城,以為全軍落指令碼定居之所。
而在築城之時,李嘯將把鎮東營甲總兵馬派出,向南壓服松前藩,讓其乖乖稱臣。
說起來,這個松前藩藩主松前慶廣,在日本倒還是個相當另類般的存在,因為實力弱小,基本是無論是誰打過來,這個所謂的藩主,便立刻便舉手投降,完全沒有半點武士道精神。與日本南端,那悍不畏死兇殘暴戾的島津家族相比,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
故而,李嘯確信,在船堅炮利的大明天兵面前,這松前慶廣,這投降的度,怕是還會遠快於現在的德川幕府。
而鎮東營乙總兵馬,李嘯打算,除留下守護築城工匠的軍兵外,另外再分派出小隊軍兵,前往各個蝦夷人部落,與對待臺灣土著一樣,實施威逼利誘的手段,用文化同化的方式,漸漸吸收蝦夷人成為漢族的新成員。
對於這樣文化與宗教皆極其落後的野蠻民族,李嘯相信,天朝上國的文化與禮儀,可以輕易地征服他們,讓他們最終泯滅民族標誌,最終徹底歸化為漢族的一員。
船隊乘著南風,一路北行,不過十八天時間,李嘯的龐大船隊,便到達了預定的登6點,石狩灣的小樽。
“大人您看,前面有6地了。”
一名親兵手臂遙指前面那海天間出現的一條黑線,李嘯哦了一聲,舉起千里鏡,而看著清晨的陽光下,千里鏡中出現的那片滿是原始針葉林的平曠土地,李嘯不禁感慨萬千。
這塊已然脫離了中華許多年的土地,現在終於再度迎來了天朝的軍隊。李嘯心下誓,從此以後,定要讓這塊中國傳承千年的沃土,永永遠遠再不脫離。
很快,整個艦隊靠得岸來,隨即搭扣舷板,大批的軍兵與工匠,有如洶湧的潮水一般,來到小樽海岸。
簡易的軍帳,倉庫,工人營地,立刻就地開建,終於,在黃昏到來之際,這些簡易建築皆已完成,全軍將士和全體工匠,終於在可以6地上睡個安穩覺了。
蝦夷地處東北亞,晝夜溫差極大,現在又處於小冰河時期,故雖然已到盛夏,但夜晚的氣溫還是很低,冷風沁骨。全軍將士皆是裹著厚厚棉被入睡,同時每個營地還就地砍柴生火,以抵禦夜晚的寒冷。
在這深夜人靜之時,呼吸著充滿了濃郁的針葉林清香的清冷空氣,聽聞熊熊燃燒的柴火出劈啪聲,李嘯心潮起伏,一時難於入眠。
他在仔細思考這蝦夷島的未來規劃。
李嘯打算在札幌位置建起的城池,名字他已想好,因為此地為極東之地,取日出之意,這座新建的城池,便被李嘯命名為東昇城。
又因為蝦夷島極為偏僻荒涼,人口稀少,故李嘯不打算將這座東昇城建得太大,而是與臺灣的彰化縣城一樣,建成周長八里的小城,便足夠了。
但是,這座要建的城池,雖然範圍不必太大,但象諸如營房、糧倉、草料場、儲倉,武庫、馬場,衙署,外城牆、城門、甕城、角樓、水井、護城濠的措施,卻是皆要建好,以保證城池有足夠防禦力,且城中居民與軍兵,皆能便利生活。
當然,具體要如何規劃,卻還要經過現場堪測,才能再做決定。
在東昇城建好後,李嘯便可大規模運送流民過來,讓他們在這塊海外的沃土中,繁衍生息,從來在這塊土地上永久定居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