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明末之虎 > 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

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 (第1/2頁)

“李大人,您真是貴人多好運,才能發現這般品相上好的礦區啊!您看,這是這亮閃有光的是鏡鐵,這形如球狀的是腎鐵,這長直條狀是筆鐵,這如鱗片一般重疊的是雲鐵,以小人多年經驗來看,這外露之處,便有如此之多的各類鐵相顯現,其地下定然礦脈深遠,藏量極豐。小人敢打包票,此地的礦石儲量若煉成鐵,便是裝備數十萬甲士,亦是小事一樁。”

李嘯站在這塊單縣龍王廟的地界上,一臉微笑地聽著一名身穿粗布短袖襟衣面孔黎黑粗糙的人,正一臉興奮與歡喜地向自已介紹鐵礦情況,說得唾沫飛濺。

這名向李嘯介紹的人,名叫顏均,原是遼東鐵嶺的紅印山鐵場作頭。韃子攻陷鐵嶺後,顏均帶著一家老小,先逃遼陽,再逃錦州,後在錦州之處,因其長子被選為流民戰兵,全家人得以家屬身份,入李嘯軍中安身立命。

顏均這段時間,一直與其他家屬一樣,每天都在協助工匠們修建赤鳳堡。只是近日,贊畫吳亮秉李嘯之意,在軍中詢問招攬是否有懂挖礦鍊鐵的工匠,顏均見機會來臨,遂立刻向吳亮自薦。聽完顏均的自我介紹後,吳亮十分高興。於是,這次李嘯率領甲總軍兵前往兗州平定流寇之時,顏均也隨軍前往。

見得顏均說得這般有條理,李嘯心下甚喜。原先他對顏均尚有疑慮,今番聽了他這般說辭,李嘯認定,此人便是自已現在極需的人才。

李嘯遂笑著對顏均說道:“看來顏均你對開採鐵礦確有研究,既如此,我便委你為鐵場總頭,將來全權負責此處鐵礦開採冶煉。我著吳贊畫協助於你,所需工具、人力、花費等等讓其一併幫你解決。”

顏均大喜過望,跪地叩謝道:“千戶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敢不盡心全意,定不負大人重託!”

李嘯鼓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顏總頭,開辦鐵場一事,皆且先別和任何人說。待我軍在此處城堡建好後,鐵場方可開始籌建,此事要緊,顏總頭勿必謹慎。”

“大人放心,小人不會對任何人說及此事。”

。。。。。。

李嘯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

所以,在修建了勞工與軍兵暫住的草房之後,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便是修建這座李嘯苦心謀劃的城堡。

李嘯的規劃磅礴而大氣。

他打算在大劉莊與龍王廟相交的地界,在橫貫單縣南部的太行堤河北岸,擇一處地下沒有礦脈的空地,建一個周長12裡,面積為2.25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堡。

這座城堡,將開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四周皆挖有護城濠,正好利用太行堤河的河水填充,使其環城而過。

每門城門,都會建有甕城、而城樓、炮位、女牆、雉堞之類,亦會全部修建齊全。與赤鳳堡一樣,設計為城高為15米,牆面馬道寬6米,大大加強城堡的防禦力。

而這座城堡的功能定位,將會相當專一,純粹是專門為了將來的鍊鐵工業所設計。

本來,李嘯可以先建個小堡以駐屯軍兵,但現在他有錢有人員,又沒有超出李懋芳的方圓十里的約定,李嘯便打算一步到位將此城堡建好,省得以後還要重新擴充套件建設,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這座城堡,聽起來很大,其實也不算太大。

李嘯甚至還覺得頗小了些。

要知道,現代中國的一座中型鋼鐵廠,佔地面積基本上都有10至15平方公里之大。諸如上海寶鋼之類,更是面積極廣,加上外圍工廠,約為40多平方公里。不說現代,就是在此時的後金,在瀋陽城外的官道兩旁,光打鐵鋪子便是數百家,延伸到了數里之外。

這座城堡,李嘯已想好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

鐵龍城。

取這個名字,一是因為這座城堡壘建於龍王廟之地,二是因此地產鐵,故這鐵龍城的名字,頗為恰當。而且此名,倒也與李嘯軍的赤鳳堡相映成趣。

李嘯的初步規劃是,將這鐵龍城建好後,裡面也與赤鳳堡一樣,規劃四條中央大道,把整個城堡規劃為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大區。

東北區為軍隊駐屯地,修建軍營,馬廄,校場,武庫,糧倉之類建築,同時空餘一些地方,作為辦事官署所在地。這個地方,李嘯打算到時再修建內牆,將它與其他制鐵工業隔離開來,以確保軍事機密不會輕易洩漏。

東南區為冶煉區,將修建鍊鐵高爐、炒鐵場、鍊鋼廠、以及鐵錠倉庫、煤炭倉庫之類建築。將來不管是製造生鐵錠,還是熟鐵錠、鋼錠之類初成品,全部在這裡生產。

西南區則設為鍛冶場,將來要在裡面建起各種鍛冶廠房,用於打製各種盔甲、刀劍、盾牌、以及各種生活器具等物品。

而西北區,李嘯則打算將它建成火炮廠、火銃廠、彈藥廠、維修廠等與李嘯軍最為密切相關的軍工產業。當然,現在李嘯還沒合格的工程人員與裝置,但這並不妨礙他提前作好規劃。

可以說,李嘯苦心設計的這座鐵龍城,將會是李嘯軍發展的命脈與關鍵。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