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說,金礦在明朝時,幾乎全部是私礦,早年諸如正德、嘉靖這些明朝皇帝,對開採金礦都很有興趣,但在文官集團的集體抵制與暗中操作下,採金成本愈來愈高,發展到最後,竟然成本遠遠高出所得,最終只得放棄朝廷開採,轉而讓給私人,朝廷只在其中抽成。
只不過皇帝一退出,這個開採金礦的肥缺,立刻被各地官員與豪強所瓜分。
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萬曆皇帝最喜黃金,他的內庫藏金多半是上好的雲南貢金,其中以純度極高的馬蹄金居多。這些黃金,一批分給了他最喜愛的兒子福王,另一批則被他埋入他本人的墳墓定陵中。
給福王的黃金,大部分被福王揮霍一空,小部分來不及花光的黃金,最後便宜了李自成。而埋入定陵的黃金,則先後吸引了李自成與清軍來盜挖,只是因定陵設計堅固而隱密,李自成與清軍,皆未找到地宮入口,才不得不作罷。
不過,萬曆皇帝想在地下安享黃金與快活的可恥想法,是註定要被打破的。
到了紅.朝文.革時,紅.衛兵們用炸藥炸開了墓牆,強行打通了通往地宮的通道,將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靖、孝端兩位皇后的屍骨拖出地宮,在召叢集.眾大加批.判後,在一片“反對封.建,破除迷.信”的口號中,被澆上汽油焚化。地宮中所藏的大批珍貴的珍寶與黃金,從此便下落不明,只有小部分儲存於定陵博物館中。
而對於明朝財政來說,因為朝廷一直以來,採用的都是銀本位制度,黃金的價值反而是被低估了,百姓們自是用不起,而富人們亦只是用金子做些首飾物品,這些行為,導致黃金的貨幣價值反而很低,這又導致大明的金銀兌換比值也很低。隆萬開海以來,大量的黃金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荷蘭人用白銀套換到歐洲鑄成金幣,到了萬曆中期之後,黃金大量外流,大明這邊的黃金比值才漸漸增加。不過天朝畢竟地大物博,到了明末清初時,還是有海量黃金被歐洲人成功套換出去。
“大人,據在下了解,招遠縣之地,在中部與南部,已有不少金礦被發現並開採,每個礦洞,每年可產金1萬兩至2萬兩呢!學生聽說,這些採金的礦主,對手下礦工十分粗暴,非打即罵,估計也不擅管理,開挖更是十分隨意,若我軍能革除這些蔽端,當可獲金更多。”
聽了陳子龍的話,李嘯感覺自已那顆強健的心,正在撲撲地亂跳。
若是一年能獲2萬黃金,按現在朝廷金銀兌換的比率,2萬黃金,換出26萬兩銀子沒有任何問題,這樣的利潤,足以讓人瘋狂。
李嘯心下甚至在慶幸,如果不是當年的登萊兵亂,自已只怕是永遠沒機會可以與那些富藏黃金的誘人礦洞聯絡在一起了。
富貴逼人來,安可不取之!
“臥子先生,你的建議極好,那本官就出重金,去招遠縣招聘懂得探礦發掘的熟練採金工匠,希望能早日在我赤鳳衛地界探得金礦。”
“李大人,據學生所知,這金礦之地,往往還會伴會銅礦鉛礦之類礦藏,若能發現這些礦產,皆是對貴軍極為有益的補充。”陳子龍說得興奮,雙眼精光閃閃。
“很好,若我軍果探得金礦及相關礦產,皆是臥子先生之力也!”
李嘯笑吟吟地說完,看向陳子龍的眼光,滿含深意。
陳子龍給自已提了三條建議,入海捕魚補充糧食,售賣閒置兵器補充財政,挖掘金礦增加金銀收入,無一不是自已軍中需要緊急實施的必要舉措。
李嘯心下暗歎,不論在什麼時代,人才都是真正最為關鍵與緊缺的資源啊。
這個陳子龍,曾拜徐光啟為師,腹中實用學問極多,而這些能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實用學問,才是李嘯現在發展所最為需要的。這可比那些所謂的清流正議,要實用得多。
“臥子,說實話,相比你給本官的這些良好建議,本官更欣賞你的滿腹才華。”
“謝大人謬讚,子龍才疏學淺,如何擔當得起。”
“擔得起。本官也開門見山直說吧,臥子,本官希望你長留在我身邊,你這樣的人才,若投入我軍中,定能發揮更大作用。”李嘯目光炯炯地看著陳子龍。
陳子龍一臉感動之色,他站起身來,向李嘯長揖一拜。
“那子龍從今之後,正式為李大人效命。”
“好,那本官任命臥子先生為親隨贊畫,每月月薪20兩。”李嘯一臉笑容料燦如陽光,他拍著陳子龍肩膀說道:“本官這就將派人去濟南,把子龍你的僕人與行李,從濟南接過來,從今之後,你就長留在本官身邊,為本官出謀畫策,襄贊軍務!”
陳子龍聞言再拜:“學生謹遵大人之令!”
(多謝曦翱鼲見的月票,凡爾V賽宮打賞,多謝支援,昨天停電,遲傳為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