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閏八月初七,後金攻克萬全左衛,殺守備常如松,斬指揮秦之英,大肆擄掠燒殺後,從尚方堡出關而去。[〉歷時近三個月的韃子入寇,終於結束了。
聽著邊關傳來的韃子出關的號炮聲,李嘯心中,一點輕鬆的感覺都沒有,反而極其沉重。
這次後金入關侵略擄掠,宣府,大同,山西等地,均是一片殘破,頹垣廢墟,哀鴻遍野。泱泱大明帝國,地大物博,人口上億,竟在後金這個本族丁口只有六萬餘多人的野蠻小部族面前,被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這不單是悲哀,更是絕對的恥辱!
再聯想到接下來的歲月中,大明帝國江河日下,終至亡國的悲慘境地,整個神州大地被迫剃易服,華夏文明陷入數百年之黑暗,李嘯更是心如刀割。
因這次後金軍入寇,崇禎皇帝大怒,嚴查各地守臣失機之罪。在後金出關後兩天,宣府鎮內的一眾高官,諸如宣大總督張宗衡,宣府巡撫焦源清,宣府總兵張全昌等人均以治疆罔效、御虜無功等罪被罷斥聽候,下面的巡按、分守道、分巡道、兵備道、副將、參將之類官員將領也被撤換了不少,宣府鎮官場鬧了個天翻地覆。
此時剛上任的宣大總督是楊嗣昌,陳新甲新任宣府巡撫,盧抱忠為宣府總兵。得到這三人任命的訊息後,李嘯心下知道,自已讓祖大樂幫忙上報軍功的時機到了。
祖大樂向楊嗣昌、陳新甲、盧抱忠三人分別了報捷奏報,三人接報後,皆是大喜過望,有種天上掉了個餡餅的感覺。
三人剛剛上任,前有皇帝的殷殷期盼,後有前任之鑑不遠,故三人都有戰戰兢兢的感覺,壓力極大。現有這般大捷的訊息傳來,堪稱雪中送炭。
剛上任就傳來捷報,這可是個好兆頭,足見自已治理有方。這般大捷報給聖上,可以想見皇帝會何等歡喜,那麼自已的前程。。。。。。
三人以及宣府鎮監軍太監王坤,迅地開了個碰頭會議,隨後決定,要迅前往金家莊堡,儘快查核級功次,如核勘為實,將核冊奏繳,即行題請升賞,免得寒了忠勇將士之心。
四人都心知肚明,這番冠冕堂皇的話背後,其實有一個焦點議題。
那就是,如何把李嘯那多出來的那467顆級給拿到自已手中,這才是切關自身重大利益的緊急問題。而這個問題,估計只能與李嘯當面會談才能解決了。
宣大總督楊嗣昌,宣府巡撫陳新甲,自感位高權重,若拉下臉皮去和一個小小千戶商談級分配之事,未免太降身分,故二人商議,由這宣府巡按御史劉邦珍為代表,與宣府總兵盧抱忠、宣鎮監軍王坤,在龍門衛指揮使杜詩的帶領下,一同從萬全都司前往金家莊堡。
“報!李大人,堡外有一眾人等,求見李大人!”一名堡兵急步前來,向正在視察軍兵操練的李嘯,大聲稟道。
“哦,來者卻是何人?”
“稟大人,是宣鎮總兵盧大人,宣府巡按劉大人,宣府監軍王大人,龍門衛指揮使杜大人,帶著一眾兵馬來到堡門外,前來求見大人。”
“哦,開門迎請!”
吊橋轟地放下,堡門大開,已緊急換了武官常服的的祖大樂與李嘯,跪於堡門左側,迎接盧抱忠劉邦珍王坤等人入內。
“卑職祖大樂拜見。。。。。。”
“末將李嘯拜見。。。。。。”
兩人嘴中迎拜的客套話完,盧抱忠與劉邦珍等人,方虛扶一下,讓祖大樂與李嘯起身。
盧抱忠身材粗壯,目光炯炯,身著大紅嶄新的正二品的武官常服,胸口補子繡著一隻張牙舞爪的獅子。他往日在薊鎮任過參將,與時任軍前遊擊的祖大樂,一同打過遵永大捷,兩人有這般交情,此次相見,自是歡喜,言笑晏晏。
“盧兄,想不到遵化一別,君現已任宣府總兵,實是可喜可賀。”
“哪裡哪裡,性宇你此次率遼東軍兵,斬獲韃子級2oo顆,這般功勳,盧某卻是望塵莫及。日後升賞下來,你也定是總兵沒跑。日後,咱們兄弟倆,還要多彼此關照才是。”
“承蒙盧兄吉言,愚弟若能仕途有進,卻還需盧兄多加照拂方好。”
盧抱忠與祖大樂笑哈哈互訴交情之際,監軍王坤,卻對靜立一旁的李嘯產生了興趣。
“你就是那個李嘯?”
王坤的話語,尖銳而怪異,帶著一股陰邪的寒氣,讓李嘯心下不覺一凜。
這個王坤,在史書上,卻是個反面太監的典型,此人奸詐狡猾,大謀私利,暗布爪牙,接連禍害了崇禎、隆武、永曆三朝。但令人感慨的是,這個口蜜腹劍表面忠誠背後藏私的太監,卻能接連受到崇禎隆武永曆等皇帝的**信,倒也算是頗有能耐之輩。
“正是在下。”
李嘯回話時,亦快打量了一下此人,見他三十多歲的樣子,頭戴嵌金抖翅三山帽,身著簇錦騰蟒紫袍常服,一副標準的監軍太監打扮。只不過此人長著一張瘦長臉,一雙三角眼總似半睜半閉的樣子,雖然臉上帶著擠出來的微笑,卻總讓人感覺陰氣森森,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