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臉,樹要皮,趙德芳也許能輕鬆平叛,但是趙楨丟不起那人。
群臣無一例外,都對范仲淹的這個提議表示反對,左臉才被打腫,他們不想右臉也送過去讓人打。
“陛下,諸位,凡是以國事為重,難道就因為臉面,而要置國家大事和百姓疾苦於不顧嗎?”
“範愛卿,八賢王年事已高,來回奔波太過辛苦,還是另選其它人吧?”
“那就只有狄青了,不過剛才諸位說過,他戴罪之身,資歷淺,不適合帶兵!”
“資歷淺,此次正是熬煉資歷之時,至於戴罪,正好藉此機會立功贖罪,諸位愛卿以為如何?”趙楨此時才恍然,搞了半天,范仲淹還是想啟用狄青,只是借八賢王來打擊眾人的氣焰。
果然,這次雖然沒人贊同,卻也沒人提出異議。
“既然如此,那就任命狄青為平叛元帥,討伐逆賊!”
……
大宋似乎進入了多事之秋,平叛的事還未搞定,洪水造成了黃河“商胡口”段決堤,冀魯之地成了一片汪洋,百姓死傷達十幾萬,數百萬人受災,就連汴梁也成了水城。
以往黃河甚少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災害,用科學上的解釋是河道淤積,上游植被遭到了破壞,黃河的生態變化造成的!
但是真正的有識之士會發現了一個巧合,在災難發生前,長江、黃河的水神,以及各山嶽正神恰好被天庭招回,也就說現在的黃河已經沒有水神坐鎮了。
這算是自然之禍,還是人為之禍?
陳季平身為人皇,在災害之後,感受到了異常,掐算後方知事情出在了哪裡。
他讓李三郎和小白保護趙德芳的安危,然後親自檢視情況。
從上游開始,先斬殺了欲趁機化龍的惡蛟,又尋找了作祟的邪魔。
外因剛剛解決,還沒想到具體治河的方案,大宋朝堂又做了一件蠢事,竟然試圖強行改變黃河流向,引水東流。
結果,六塔河決堤,洪水如山崩海嘯一般奔流而下,饒是他施展大神通,臨時搬移了兩座山堵住潰堤處,又將洪水牽引入大海,仍然死傷了幾十萬百姓。
這樣重大的因果誰來揹負?
作為人皇,他已經盡力,黃河的水神身不由己,也不會有多少責任,那麼只能是天庭和趙氏王朝來揹負。
玉帝的因果,天道會跟他清算,而趙氏王朝的因果,損失的是大宋的氣運。
陳季平想清楚了這一點,已經對挽救大宋不報希望,自作孽,不可活也!
不挽救大宋,卻要拯救華夏百姓,如果黃河治理不當,未來千年,將會災害不斷!
他不可能親自來做這事,只能假手於人,而這一份功德,自然還是落在自己人手裡為好,於是趙德芳進京了。
在金殿上之,他用金鐧砸壞了龍書案,把趙楨嚇的不輕,隨後又將主張引黃河東流的所有朝臣胖揍了一頓,主要經辦人李仲昌直接被打死在金殿之上,宰相賈昌朝也被打的差點生活不能自理。
“四皇伯父,何至於此!”
趙德芳指著趙楨的鼻子罵道:“懼怕小小的藩國,還能說你是謹慎;平叛不能知人善任,勉強可以說是受到太祖太宗重文抑武的影響;而治理黃河,看你都用了些什麼人,
早就不止一次告訴你,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你全當了耳旁風,現在好了,我趙氏江山的一半氣運,都損失在你手上,你還好意思說何至於此?”
有兩個年輕官員,衝上前來,欲要奪金鐧,趙德芳正在氣頭上,反手一鐧,打倒一位,又一記飛踹,踹飛另一人,“你倆是何人,竟敢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