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組織,選人最重要,比如被武則天禍害的那些犯官之後,便是不錯的選擇。
李三郎不便出面,驛路物流暗中給篩選了三男一女,
小的僅有五歲,名為馮元一;女娃名為公孫華,六歲;另兩個皆是李氏宗室,一個叫李坤,一個叫李為風。
如果楚王府一下多了四個犯官之後,難免引起猜忌,李三郎只將最小的馮元一留在身邊當書童,另三個,則交給陳四郎悄悄培養,如此,便不會有人關注。
另外,他還從從內侍省要了一個太監。
這個太監是陳季平在閉關前就為他選定的人物,此人明明是太監,卻長得像個武夫,正常來說,這樣的長相,在宮廷中很難出頭。
武則天聽說後,命人仔細查了楊思勖的底細,卻發現這個太監出身貧寒,除了會些武功,其它並無出採之處,也就不再過問。
五個人先進行了一番“王化教育”,楊思勖年歲較大,思想定型,王化教育效果一般,其它四個小的則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如果按一般的方式培養他們,沒有十幾年時間他們肯定不堪大用,但是李三郎手上有陳季平留下的大量資源,一枚培元丹就可築基,一枚靈桃吃下去,就能省掉數年苦功,如果不是考慮到基礎的問題,再吃一枚三轉元精丹,就可以直接跨躍普通武者一輩子也達不到了層次。
這些只是開胃小菜,各種絕技、強大的保命手段,還有江湖閱歷等等,賀如龍會親自來指點。
五個人只是第一批,以後陸續還會有新人加入,不過此事不急。
大唐龍祖有了初步的班底,李三郎又開始狂刷聲望,抄幾首詩,然後再去青樓妓館炒作一番,無疑是比較快捷的漲聲望的手段。
但是,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跑那種地方,實在是好說不好聽,況且,如弄出個“窗前明月光,地上鞋兩雙”來,以後那位出世,該怎麼辦?
“先生,我發現馮元一識字很吃力,於是產生個想法,不知能不能行?”
張柬之沒覺得新來的書童識字吃力,相反,他認為比一般人強很多,但是在一個天才面前,的確是顯得黯然失色了一些。
“你有什麼想法,不妨說說?”
“這種方法是在‘直音法、讀若法和反切法’的基礎上,改進簡化得來,只要用二十六個字母,和四個聲部,便可標註所有文字……”
張柬之何等人物,只是稍作實踐,便體會到了這種標註法的妙處,“好,很好,殿下果然是奇才,此法一出,識字大為簡化,受益者何止千萬,殿下有功於社稷,有功於我華夏文明,某這就將此法公諸於眾,讓士人皆感謝殿下的恩德!”
老頭小跑著走了,當日,國子監山長、禮部鴻儒、還有幾位民間大儒聯袂來訪,倒讓那些暗衛激動的不行,終於抓住楚王把柄了。
但是,當他們稟告武則天,要不要抓人時,卻被狠狠訓斥了一頓,“你們能不能長點腦子,楚王發明了拼音法,此乃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們去抓人,豈不是讓全國的讀書人都罵朕陷害忠良嗎?”
拼音一出,在士人中引起的反響極大,再加上李三郎特別的身份,頓時讓他的聲望上升了一大截。
當這一文壇盛事熱度漸漸散去,李三郎又對張柬之道:“先生,我發現馮元一識字很吃力,於是產生個想法,不知能不能行?”
恩,這句話有點耳熟啊!
“不是有拼音法嗎,識字應該簡單了許多!”
“但是,如果沒人指點,縱有拼音,也不知其意啊!”
“說說看,你有什麼辦法?”
“如果編一本書,用拼音標註,並附有釋義,只要檢視此書,便知其音其義,豈不是很好?”
“這個想法不錯,只是甚為繁雜~”
“先生想過沒有,假如人人都有這樣一本書,只要學會了拼音,天下人皆可識字矣!”
張柬之略一思索,頓時眼前大亮,“好,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大功德,某願意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