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賽的報名時間是半個月,11月1號到15號。
但各個市縣級的真武學院,通常會在這個時間段裡選出20個最強學員,去參加全省的晉級賽。
省一級的晉級賽裡,同樣會每個省選出20個人,去參加全國總決賽。
市縣一級沒什麼好看的,知根知底下,誰能出線、誰被淘汰,基本能預料個八九不離十。
那些全S級的學員,基本是毫無懸念。
修煉武器技能一個月,天賦超群的學員已經掌握許多招式和套路,在實戰對練中也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
接下來的半個月,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套路和流派,進行“專精”訓練。
原本需要在入學的第二年,即二年級,才會讓學員選擇自己的套路和流派。
但今年有點特殊,因為要參加少年賽,院長溫子隆決定提前讓一年級的S級學員選擇“專精”方向。
既然去了,而且有一定把握拿到名次,在接下來的時間進行專精特訓是最好的選擇,能讓參賽的S級學員戰力更進一步。
以最多人選擇的長刀為例。
長刀不只一種形制,不同的形制有不同的套路和流派。
有注重力道和爆發的“重刀流”,勢大力沉,刀刀暴擊。
這個流派更適合刀刃長、寬、重的“大長刀”,刀刃通常會在一米五以上,柄長半米,習慣雙手握刀劈砍。
還有注重速度和爆發的“快攻流”,招式靈活多變,攻勢凌厲而迅疾。
這個流派,就更適合選用更輕靈、更修長、刀刃約一米長的刀,有特殊天賦的也可以使用雙刀。
學員們最初學習的就是這個流派,能先掌握招式技巧、打好基礎。
還有一個主流流派,是“均衡流”,即兼具力量、速度、招式靈活的特點。
均衡流選用的刀一般會較重、刀刃較寬,但長度會在一米左右,不會太長。
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比如南國武士喜歡的“彎刀”、神風國武士喜歡的“太刀”等等,會因為國家和民族自身的特點各有不同。
但要知道的是,所謂流派是因人而異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像班主任劉仲澤,用的是一柄一米多長的“細長”彎刀,屬於炎夏傳統長刀裡的“苗刀”。
這把刀比大長刀輕和短,又比快刀長和重,也不像是力量與速度均衡,沒辦法歸類到以上三大流派裡。
這些特色流派,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小眾流派”,私人定製的味道極為明顯。
有的是在三大流派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喜好、特點衍生出來。
有的是傳承悠久,有師承在,比如劉仲澤。
下午上武器訓練課時,劉仲澤向長刀1營的學員介紹了一下諸多刀法流派,讓S級學員自行選擇。
如果不確定自己適合哪種,可以都試一下,學院就是做這個的。
“方浩,你選啥?”
隊伍最後一排,一旁的陸千鈞碰了碰方浩的手肘,低聲笑問。
“均衡吧。”方浩微笑。
他力量足夠,也不缺速度,均衡流最適合他。
“我選重刀。”陸千鈞笑道,“時芝雪肯定是快刀,我們三個剛好三個流派,有點宿命對決的感覺了。”
方浩只是笑笑。
你和時芝雪去宿命對決吧,我跟你們不是一個賽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