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關隴之地的客商,外地的客商都已經開始相繼販售弘農出品的新商品了。
新商品入市之後,效果空前的好。
各地商賈雖然繳納了二十萬錢作為加盟費,但對於他們來說,這筆錢交的並不虧。
他們能得到的是長期的生意夥伴。
給他們帶來的利潤也是很豐厚的。
關隴地區的商賈聽說了就近地區的情況,心中都帶著羨慕。
可惜他們並不能去跟晉王談論加盟之事,因為李治並不打算把商品賣到關隴來。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李治跟李承乾有關太子之位的比試,還沒結束。
關隴的商賈,都在談論新商品貿易的契機。
“聽說沒有?從弘農運出來一批琉璃水晶球,每一個都是光彩熠熠,聽說有的還能發夜光。”
“一個才需要六十錢,江南的商賈每家每戶都要買一個回去,簡直是美輪美奐啊。”
長安城內的一處商賈聚集的茶樓內,商賈們正在談論聽說到的新奇訊息。
“我也聽說了,我還聽說,有一種鏡子,把人的臉照得很清楚。”
“之前都已經流入到市面上來,以前覺得是千金不換的好東西,在弘農只需要一百錢就能買到一面。”
“對對對,我還想給我家夫人買一面回來,結果人家不往咱這邊賣了。”
“可惜啊,回頭我也打算去買回來。”
商賈們提到弘農,就好像提到一座金礦一樣。
那裡可以源源不斷出產金子,奈何他們沒有機會去染指這生意,沒法跟外地客商一樣去賺錢。
有的就直接質疑道:“為何弘農不往咱關隴賣?弘農不是靠關隴最近嗎?”
“聽說是因為之前跟關隴世家貴族的那場糧食戰,弘農要封鎖關隴地區的貿易。”
“我看未必是吧?為何我聽說的,是因為太子的原因呢?”
“太子?那是什麼原因?”
“小點聲,這可是朝中的機密,陛下屬意要更換太子為晉王,太子現在為了跟晉王相鬥,已經把關隴地區的貿易給封鎖了。”
“不但是關隴,聽說連漢中等地也買不到弘農的貨,除非我們要高價從外地客商手上買回來轉賣,也要看人家是否願意高價賣給咱,太吃虧了。”
客商們都顯得很遺憾。
這麼好的賺錢生意,落不到自己頭上,想想都覺得很憋屈。
“要是晉王能當太子就好了。”
也不知誰說了一聲,讓在場的幾名商賈都沉默下來。
他們雖然不敢公然說這種話,但心裡其實已經在這麼想。
……
這些話,看起來是民間的一些私下的交談。
但其實在這種公開場合,都有朝廷負責風聞言事的民間密探,會把他們的言論整理之後上報。
在一天之後,李承乾就聽說了有不少涉及到晉王當太子的傳聞。
“太子殿下,現在城內的人都在議論外地出現的那些新貨物,還說只是因為太子跟晉王交惡,晉王才不把貨賣到關隴,甚至連長安都沒他們的貨。”
李百藥其實並不瞭解弘農賣出的貨是什麼,只是把民間的輿論告知到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