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勳說完這番話的時候,他也越來越理解楊懷仁說的釣魚執法是什麼意思了,剛才那一刻,他就感覺他就是那個魚鉤。
聽了這番話的人一開始面露憂色,可很快便變得群情激奮,他們對於楊懷仁將來掌不掌權其實不怎麼關心,關心的還是自己的仕途和前程。
既然註定要倒黴,那現在還有機會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拼一把呢?
竇桓藉著話說道,“高侯爺說的非常好,我們現在如果還沉默,將來也只有思路一條,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大幹一把!
我們這麼做,也不僅僅是為了申王殿下,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家族!”
眾人紛紛應和,不斷有人站出來義憤填膺地說道,“在下願意跟隨申王殿下,清君側,正大統,殿下若起事,在下甘為先鋒!”
趙佖心中樂開了花,可臉上卻作出一副感激的樣子來,“諸位太抬愛小王了,小王身負殘疾,樣貌醜陋,實不是帶頭的最佳人選。”
高士遷道,“請申王殿下不必謙讓了,陛下怎麼說都是正統皇族血統,比楊懷仁帶進宮的孩子更適合繼承大統。”
眾人也跟著附議,趙佖這才謙虛道,“本王欲起事,也並不是貪戀權位,而是不想我大宋百年基業落入旁人之手。
事成之後,還請諸位另請高明,本王甘願退位讓賢。”
話說的是非常高大上,可不論誰都清楚的很,若真是成功了,趙佖能坐上皇位,他怎麼可能退位讓賢?
既然帶頭的老大還要客套,大家陪著他演戲便是,不少人感動的熱淚盈眶,大聲說道,“申王殿下高義!”
竇桓見時機成熟,說道,“既然大家意見統一,便暫請申王殿下帶頭,諸位各施己能,同時也要聽從號令。”
眾人答道,“那是自然。”
趙佖自知沒有什麼大本事,卻自負懂得識人用人,竇桓心思縝密,高啟勳老成持重,有他們兩人在,他自覺事情八成會馬到功成。
他看向了高啟勳,高啟勳自然會意,馬上說道,“事情看起來好似很難,其實老夫想告訴大家,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只要咱們能趕在後天清晨大朝會上陛下下旨冊立太子之前,能控制住陛下,然後道明真相,然後逼他立申王殿下為皇嗣,大事便成。
行動人員方便,老夫自然會安排,其餘人等從中策應,見機行事即可。”
高啟勳只是說了個大概的計劃,卻沒把詳細行動計劃說出來,眾人一聽便明白事情肯定要做的隱秘,詳細的計劃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用到自己,也可能用不到自己,但不論如何,坐上了這條船,就沒了回頭的餘地。
事情若是真的成了,他們自然會有從龍之功,將來的仕途和前程也自然一片大好,就算不可能所有人都平步青雲,起碼在新皇心中,他們也是可信任之臣。
若是事敗,那後果就不用說了,在場的任何一個人,誰也逃不出悲慘的命運。
即便有人還是因為激動和擔憂而渾身發抖,可事到如今,卻也沒有回頭路了。
竇桓道,“天色已晚,不如今天大家先各自回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