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試著把自己的理論解釋給天霸和小川聽,但他們聽了依舊糊里糊塗。
不過他們倒也不求甚解,有些事他們懂了,會開心,不懂,也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等他們走後,吳監軍道,“李振圖的事情,下官認為王爺是對的,不過這不代表下官就認可王爺的做法,這件事,下官一定會如實向陛下和樞密院彙報的。”
楊懷仁早想到了這些,所以根本也不在意,只是吳監軍說話軟了下來,貌似還有別的事情要說。
楊懷仁主動提起剛才說的勢的事情,“我這麼做,吳監軍應該能懂吧?”
吳監軍點頭,“或許懂,或許不懂。”
楊懷仁是懂他的意思了,有些事,就像一開始楊懷仁提醒吳監軍說的一樣,吳蔚作為監軍,他只管好後勤工作和戰後的事物就好了。
軍務上的事情,像楊懷仁要如何打仗,如何處理俘虜,吳監軍是有自己的想法,但事實已經證明了楊懷仁有自己的一套,也不會聽他的,所以他裝糊塗。
只是這個糊塗裝的太明顯,也是吳大人故意的。
在戰場上放走逃兵,說好聽的是兵法運用,但也可能換一種說法,就是縱敵了。
這還要看將來的結果如何,如果結果是好的,那麼就是楊懷仁熟練運用兵法如何如何,然後大勝交趾。
反之,就是楊懷仁不懂軍務,私自放走逃兵,造成了戰事的失利了。
對於這一點,楊懷仁有信心,既不會因為目前的大勝而忘乎所以,自然也不回妄自菲薄。
經歷了這些,特別是兩次和交趾精銳軍隊的正面交鋒,他對交趾的軍事實力其實已經心中有數了。
儘管升龍城也不一定那麼好攻下來,或者說像他想象的那樣儘量不費一兵一卒攻下來,但楊懷仁也只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然後期待最好的結果。
今天將士們都累了,特別是內心,會很疲憊,所以楊懷仁只是吩咐將士們打掃了戰場,分少了屍體,便築起了河邊的營寨,讓將士們儘量休息。
他有把握交趾人不會再冒然進攻,所以連營哨也安排的很少,就是儘可能的讓將士們休息調整。
……
早在因頑阿尼率五千交趾騎兵進攻宋軍,試圖阻止宋軍登陸的時候,交趾皇宮中的李德政就開始坐立不安。
等聽到城外傳來的陣陣巨響,嚇得他心肝兒亂顫,只是當著交趾眾臣面前,他只能儘量掩飾他的慌亂,強作出一副鎮定的樣子來。
升龍城中已經有點亂了,宋軍大軍攻到升龍城的訊息不知道為什麼傳的街知巷聞。
普通的老百姓心中畏懼,可也無處可逃,因為升龍城早已經四門緊閉,除了禁軍之外,已經沒有人能夠進出。
城裡不少有錢人開始收拾細軟,帶著自己的財寶準備從西門出城逃跑,西門內擠滿了人和各色的驢馬車子。
守門的交趾城門兵排成了兩排阻擋這些有錢人攜帶家眷和財物出城,話說的還很好聽,交趾軍一定會大勝宋軍的,他們根本沒有理由害怕,更沒有必要出城逃走。
有錢人有一點和老百姓不同,他們比老百姓更惜命,不管城外戰局如何,他們其實不怎麼關心,他們關心的,也只有他們的性命和財物。
不少交趾商人,或者從國外來的商人都是背景深厚的,在交趾或者其他周邊國家,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對於交趾城門兵不讓他們出城,他們非常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