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兵沒什麼好說的,跟點名差不多,人到齊了,便可以解散了,又不是今日就要出征,所以楊懷仁也不用多說什麼。
最後只留下百十人的大小將校在大帳中敘話,楊懷仁把兩位監軍介紹給主將認識,也把軍中將領介紹給監軍認識。
楊懷仁的眾兄弟們這一年來幾乎都在江南各地四處奔走,目的便是整肅各地廂軍,並從中挑選優秀的軍卒,把他們招攬到武德軍中來。
比如如今新建的水軍,六千人的編制,卻安排了八千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便是從地方廂軍選拔上來的,另外的三分之一,除了招募的一些地方練武之人,便是招安過來的那一千多名海盜了。
海盜搖身一變成了軍人,本來楊懷仁是非常擔心他們的紀律問題的,甚至還想過,如果海盜改變不了原來的習慣,他願意對這些人痛下殺手。
就算留下一個惡名,他也沒心思在乎了。
但實際情況呢,招安的海盜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也沒有楊懷仁想象裡那般不聽指揮。
後來他才瞭解到,其實這年頭的海盜並不是多麼壞,很多原先就是沿海居住的百姓,因為失去了土地,或者失去了生產資料,為了有一口飯吃,才不得已去島上當了海盜。
真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海盜也有,但很少,是不會主動上岸來接受招安的。
當這些人知道楊懷仁願意給他們一個回到陸地上的機會之後,很多人都是主動投誠過來的。
不管是為了跟人的名聲也好,為了家族的聲譽也罷,他們寧願加入水軍受點苦,也不願意揹負一個海盜的名聲害的家人抬不起頭來。
水軍的主要將領有三人,主將徐涇是從楊世虎那邊的無為軍借過來的,此人三十來歲,從十幾歲就是水軍裡的虞候了,家裡也算是個地方上的將門。
人生的高瘦,特別擅長游泳和水中作戰,看他樣子長得就跟條魚似的。
兩名副將中,彭保年近四十,江湖人稱彭五爺,原先是海盜頭子,祖上三代都是船把式,到他這裡自然掌船的功夫非常熟練。
本來是明州碼頭上的混子老大,後來因為殺了個捕快被朝廷通緝,這才帶著人逃到了海上。
殺公差的罪名很大,不過後來才知道當年那個被他捅了一刀的捕快其實沒死,雖然也有個傷人的罪名,但比起殺人來就小得多了。
這次他能接受招安,理由很簡單,就是死了想入祖墳。他犯了事的時候,家族裡長輩是打算讓他去自首的。
船上人家本來就卑賤,所以特別愛惜自己的名聲,家裡出了個海盜,他們整個家族都沒法混了。
所以當時族長就把彭保踢出了家族,這事在彭保心裡就成了一個疙瘩,死後不能入祖墳安葬,這在古代是件很大的事情。
在楊懷仁來江南之前彭保就曾經和江南沿海的地方衙門聯絡過,想接受招安,只要朝廷放過他和他手下的弟兄們,他願意把這些年積攢的財富全部獻給朝廷。
但地方縣官知府的做不了主,再往上的當官的呢,又覺得接受一個海盜的投降似乎是對這些人的一種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