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老爺其實和安怡沒什麼好談的,更對這個放著好好的官家小姐不做,偏要去學醫行醫的族侄女沒什麼好感。不過因為安怡得了太后青眼,更有傳言說她很可能被封為鄉君,因而才按捺下那些不滿,聽了老夫人的話來見人,抱著的卻是不管有用無用,且試一試的念頭。
抱著這樣的念頭,氣氛當然好不到哪裡去,安大老爺隨便和安怡寒暄了幾句,就把身為族長和族中長輩的威風擺了出來:“你既因緣巧合得了太后娘娘的恩典,就要小心伺奉,休要丟了我安氏一族的臉。”
“是。”安怡左耳進右耳出,只當他在自說自話。
安大老爺見她態度恭敬,越發說上了癮:“聽人說,聖上有意封你為鄉君,這是你的福分,也是我們安氏一族的榮光,你要倍加珍惜,忠心伺奉……”
這話一說出來,屋內眾人神態各有不同,安府女眷都是震驚大過喜悅,安怡則是肅了神色,認真道:“訛傳而已,還請大伯父慎言。省得給外人聽去免不了要說我們驕狂,倒叫人笑話。”
沒人想到安怡會這樣。
安大老爺在家裡本是除了老夫人之外的第一號人物,幾乎算是橫著走的,便是族裡,也沒人敢這麼當面刺他,當下就有些下不來臺。沉了臉想訓斥安怡兩句,安怡又句句都說在實處,實在沒法兒可反駁,只氣得鬍子亂抖。
大夫人唐氏見狀,輕輕笑了一聲,替丈夫解圍:“侄女這話就不對了,咱們是在自己家裡,又沒有外人,你大伯父這也是在替你歡喜,愛惜你呢。你若真做了鄉君,不說別的,這婚配就不一樣,你父母親遠在昌黎,祖母又年邁,到時少不得我們替你做主。”
利誘加試探,滴水不漏,大伯母也是個人才。安怡自若地一笑,半點口風都不透:“我自是知道長輩們為我好,但這話的確是不能亂說的,大伯父是為官之人,應當比我更知道里頭的厲害。若有言語不妥之處,只望大伯父憐我年幼不知事,不要與我計較。”說著就給安大老爺福了一福。
安大老爺再有多少火氣也撒不出來了。但他到底是被安歸德親自調教多年的,總有幾分見識。仔細一想,尋常人聽說這個訊息,少不得要追著他問個分明,或是含羞帶笑,透幾分意思在裡頭。偏安怡不驕不躁,沉穩謹慎,這就有些意思了。一來,這個訊息多半是真的,安怡也已知曉;二來,她年紀輕輕就能如此沉得住氣,是個能撐起來的。這樣的人,不好得罪。
這樣一想,安大老爺少不得高看安怡一眼,臉色也由陰轉晴,十分和氣地和安怡說了幾句話,又叮囑唐氏好生接待安怡,不許怠慢,這才藉口外頭有事出去了。
唐氏與大老爺多年夫妻,也算是彼此心意相通,見狀便知安怡被封為縣君這事兒是十拿九穩的,當即打點起精神,分外殷勤。
只鬱悶了田氏,一邊要消化安怡立即就要和她們不同的現實,一邊還要組織言語把替張欣求醫這事兒說出來。好容易覷了空,便涎著臉上前誇安怡。
安怡等她把所有好話都說盡了才含笑問她:“三伯母可是有事?”
田氏趕緊說來,安怡沉了臉冷笑道:“不是我不肯幫忙,而是田大奶奶做事太不地道!她之前幾次三番刁難我也不提了,那日好心與她醒酒丸,她倒懷疑我害她,到處拿給人瞧是不是毒藥。叫我如何敢幫她?我只怕幫她看好了病,她回頭咬我一口,說若非是我害的,如何能治好她?那時我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田氏頓時大為尷尬,因為安怡說的這些,全是真的。但要叫她就此罷休,那是不可能的,少不得厚著臉皮否認:“哪有這樣的事?之前都是誤會,後來就更是誤會。侄女兒是從哪裡聽到這樣的說法的?沒有的事!那是有人故意挑唆我們兩家不和呢。”一邊說,一邊可憐兮兮地看著安老夫人求救。
(二更)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