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隨著寒冬臘月來臨,天氣也變得一天比一天冷。
寒風颳在臉上像刀割一樣,令人難以忍受。
大部分百姓紛紛躲進家中,使得大街小巷變得格外安靜。、
這天中午,十幾名騎馬之人從東門進入了長安城。
為首之人是個中年男子,此人身材挺拔,氣質飄逸,正是渤海人高湖。
此次高湖南下長安,除了奉慕容會之令向河西求援外,也有為高家尋退路之意。
當初,後燕參合陂大敗時,渤海高氏就面臨著一次選擇。
只不過當時河西還沒拿下關中、也沒在鄴城打敗魏國,高家對投靠河西不甚熱情。
除了高湖一力堅持外,大部分高氏族人都決定再觀望一下。
誰知這麼一耽誤,等渤海高氏想要做出選擇時,天下形勢已然大變。
拿下關中、蜀地之後,雍王基本上已在群雄逐鹿當中佔據了主動權。
而原本看起來很有一番霸主氣象的拓跋魏,則在鄴城之敗後,其上升勢頭開始大為變緩。
至於南朝大晉,其在淝水之戰後都沒能一統天下,以後更加不會有什麼希望。
高家眾人左思右想後,覺得還是投靠河西最為穩妥。
進城後,高湖一行人直奔雍王府。
當接到侍衛稟報時,衛朔正跟崔浩、宋繇、張湛等人商議西蜀豪強遷移事宜。
平定侯產德叛亂後,王買德坐在成都,開始大規模整頓蜀地。
他以益州都督(暫代)身份下令,將所有與叛逆有牽連的豪強渠帥全遷往長安。
於是乎,河西鐵騎四處,衝進梓潼郡、蜀郡、廣漢郡、巴郡等境內,開始大肆抓人。
大量蜀中世家、胡虜渠帥在河西逼迫下,不得不離開蜀地,前往長安。
這不是一兩百人遷徙,而是涉及到數萬人。
從十一月中開始,從蜀地前往長安的棧道上,滿是絡繹不絕地人流與馬車。
這些全是各豪強渠帥及其家人,他們在河西鐵騎押送下,舉家遷往長安。
此情形對很多蜀中世家而言並不陌生,因為當年蜀漢滅亡時,也曾發生過。
原西蜀尚書令馬耽也在其中,按說馬耽沒有跟侯產德攪和在一起,不該被牽連。
甚至馬家人也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想要找王買德申訴冤屈,卻被馬耽給阻止。
倒不是馬耽不清楚自家被冤枉,而是他看得分明。
附逆不附逆不過是個由頭,河西真正目的是要削弱豪強渠帥勢力,以便於治理蜀地。
侯產德謀反一事不光讓蜀中豪強渠帥失去了河西信任,也讓河西人意識到這些人絕不會輕易服從河西管理。
若是不聞不問,終將留下一大隱患。
於是,才有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