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中超過九成以上的好處被河西獨吞,只有剩下不到一成利益供西域人瓜分。
短時間還好說,時間一長,那些西域人好了傷疤忘了疼,自然不再滿足眼前利益。
如今柔然人挑頭欲掀翻河西霸權,西域諸國當然不會錯過眼前機會。
“原本本都護是想收復關中之後,再回過頭去將另一半西域收入囊中。”
“然今西域諸國先驅我傳教道士,後又殺我商賈,不啻於向河西宣戰。”
“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朔意已決,擇日西征!”
“臣等附議!”
雖然西域人、柔然人突然發難,讓河西上下猝不及防。
然衛朔依然決定提前發動西征,也受到眾人一致支援。
其實河西上下早有一統西域之心,只因近年來一直被中原局勢所羈絆,騰不出手來整頓西域。
雖說又多了個柔然人,卻沒有被河西上下放在眼裡。
柔然人選擇西征是因為惹不起北魏,殊不知河西比北魏還強。
另外,延城至姑臧段,這條橫跨東西的大動脈早已建成,困擾大軍遠征的補給問題也不復存在。
甚至都不用衛朔親自出馬,只需派一上將統兵數萬足以平定叛亂。
上層意見統一後,河西上下開始為大軍遠征提前預熱。
將軍府、都護府名下報紙相繼刊登了西域發生叛亂、柔然相繼入侵的新聞。
兩則新聞一下子引爆了河西上下,各地群情激昂,紛紛叫囂著出兵西域、征討柔然。
這時,陶潛主持的《河西旬報》又將商賈遇害、道士被驅等公之於眾,在噴薄欲出的民眾情緒上,又點了一把火。
頓時整個河西猶如火山爆發一樣,無數人走上街頭,跑到大都護府前請命。
《河西旬報》在詳細地講述了商賈、道長遇害細節後,也毫不隱瞞地指出遇襲地原因。
即西域人、柔然人眼饞河西獨佔東西貿易之利,急於打敗河西,搶奪絲綢之路霸權。
此文章一出,讓河西上下震驚不已,一些傳統文士擔心引發民心震盪。
熟料,除了被一小部分人詬病外。
大部分人全都支援大都護出兵西域,尤以各大商賈以及眾世家大族支援力度最大。
當年那些河西高門被強制交出土地、部曲,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參加河西組織的各種商社。
如今近十年過去了,各大世家早已賺了個盆滿缽滿。
從對外貿易中嚐到甜頭後,他們比普通人更清楚絲綢之路的重要性,也絕不容許河西以外勢力染指西域霸權。
當民眾情緒被調動起來,沉默幾日的大都護衛朔終於公開露面。
他當眾向眾人承諾,河西軍眾將士將誓死維護河西利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