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要官府具體給予哪些支援?”
“修建道觀。”
“據貧道與徒弟倆人初步統計,若想在短時間內擴大新天師道影響,必須將道觀建到每一個縣城,且規模還不能小,至少得能容納數百人同時做禱告。”
“而在郡治、州治道觀規模更大,恐怕得能容納千人或者萬人才行。”
“如此光是修建道觀的費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沒有官府支援,絕無可能完成。”
“嘶?這……這也太多了吧?”
宋繇被成公興所言嚇了一跳,就是把都護府拆了也湊不起這筆錢。
衛朔略一沉吟,提議道:“無需都護府一次將錢全拿出來,可以做個五年規劃,先緊著朔州修建,沙、涼二州可暫時擱置。”
“如今朔州下轄五郡,共需建五座大型道觀,而一座容納萬人的道觀,從開工到建成大概需花費兩萬貫。”
“再加上各縣中小道觀,都護府至少撥款二十萬貫才能滿足需要。”
“剩下的每年撥個三五萬貫,如此數年下來,足以將天師道道觀普及到每座城池。”
“可以讓每一個河西百姓,都能感受到大天尊的慈愛。”
“幸好發行貨幣讓都護府發了筆橫財,不然在下真的拿不出這筆錢來。”
雖然一下子撥款二十萬貫,讓宋繇覺得肉疼,但一想到推廣新天師道,事關民族融合之關鍵,最終還是咬咬牙答應下來。
看到宋繇點頭,成公興師徒登時興奮起來。由此看出,衛朔對新天師道十分重視。
在新天師道教義中,每一次華夏民族面臨生死攸關時,大天尊將會臨凡降世,去拯救受苦受難的子民。
不出意外,衛朔被宣揚為大天尊在世間的化身,專為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在新天師道中,神職從上到下分為:掌教、天師、真人、道長、道士。
道士為最低階神職,分佈最廣,人數亦最多,由普通訊徒經過考核後晉升上來。
道士經考核、批准,可晉升為道長,一般為各道觀負責人。
而真人一般是由有威信的道長擔任,專門負責一郡之內教務。
由真人往上則為天師,天師屬於高階神職,人數稀少,一個州也就一到數人為天師。
新天師道最高神職為掌教,重大教務由掌教與天師、真人組成教會處理。
同時為了預防有人利用新天師道為禍,成公興又立了數條新規矩,對其加以限制。
其一,依據教典規定,神職人員不得從事任何世俗活動。
違者,輕則被剝奪神職;重則要失去性命。
其二,任何神職人員不得接受信徒任何錢財捐贈,一切開支只能向官府申請。且一切來往花銷,必須接受官府監督、審計。
新天師道被創出後,首先在朔州推廣。
生活在朔方的羌胡、匈奴、鮮卑各胡人,在官府強制下,紛紛改信新天師道。
其實一直以來,河西在民族融合方面做得十分不錯。
經過數年努力,在沙、涼涼州已幾乎看不到胡漢雜居情景,入眼之處皆是漢人裝扮。
新天師道必將進一步加強各胡對華夏的認同感,未來徹底實現化胡為夏,並非不可能。
而且新天師道出現,將大大增強治下百姓對衛朔的認同。
對穩定河西秩序,降低世家影響,樹立衛朔個人威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
處理完政事,衛朔抽出時間又去看望了一番東平公主苻瓊。
和親河西,乃皇帝苻登一手促成,至於苻瓊她個人意願並不重要。
在得知和親那一刻時,苻瓊說不出內心是什麼感受,或許是早有預感,她人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