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朔正跟宋繇議事,忽接侍衛稟報,說成公興歸來,不由心中大喜。
新年剛過,河西上下將精力全放在整頓朔方上,不管是設州立郡,還是將諸胡打散混編,全為了徹底掌控朔方。
唯一讓衛朔感到遺憾者,就是宗教改革遲遲沒有進展。
佛教近在眼前卻不甘為他所用,道教倒有意合作,偏偏成公興一去不回。
若不能順利推出宗教,必將大大影響了胡族歸化。
在他計劃中,將以名利腐蝕胡虜上層,以文化、宗教控制普通牧民,如此數十年一過,再不虞有永嘉之禍。
等他政事安排妥當後,衛朔才急忙讓人將成公興請進來。
“哎呀,不好意思,讓道長久等了。”一上來,衛朔就向成公興表示歉意。
“無妨,無妨,大都護公務繁忙,貧道不敢耽誤正事。”成公興對此卻毫不在意。
“今日道長紅光滿面而來,想必為改革一事做好了完全準備。”
“哈哈哈,大都護果真聰慧,一猜即中。”
“這一次貧道從關中帶回來一徒弟,此人出身道教世家,對道家各種典籍十分熟悉。”
“由他從旁協助,貧道對改革一事多了幾分信心。”
“能得道長看重,想來不是一般才俊,不知其人現在何處?不如請來讓朔一觀如何?”
“這人名叫寇謙之,乃關中馮翊人士,祖籍上谷,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
成公興話音剛落,只見一位年輕道士,在侍衛引領下,進入房間。
衛朔舉目望去,發現來人果真氣度不凡,可能是長期修道緣故,周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出塵之氣。
“貧道寇謙之,拜見大都護。”寇謙之向衛朔打了個稽首。
“道長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衛朔上下打量了一番寇謙之,又扭頭對成公興讚道:“嗯,此子果然不凡,成道長你眼光不錯。”
聽了衛朔讚歎,成公興十分高興。
他這個徒弟在修道上十分有天賦,未來成就肯定會超過他。
接下來衛朔詳細向成公興、寇謙之師徒解釋了為何要改革道教,同時還向兩人描述了一番未來道教盛景。
成公興、寇謙之倆聽後,無不為衛朔化盡天下胡虜為夏民之宏願而咋舌,同時也感到正有一副沉甸甸重擔,將壓在兩人肩上。
“未來能不能消弭各族間紛爭,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可就全靠兩位道長,希望二位不要讓朔失望。”
“大都護,你……你這……”成公興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只好苦笑不已。
“你們只管放心大膽去做,一切自有朔為你們撐腰。”衛朔繼續鼓勵道。
“罷了,罷了,為了復興道教,貧道拼了。”
見正事談完,成公興這才得空向衛朔舉薦寇贊。
衛朔一聽又來了位人才,不禁埋怨道:“道長,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能讓人才白白等候那麼長時間?”
“萬一傳出去,外界該說朔怠慢人才,未來還會有誰願意來投河西?”
聽了這話,成公興還未說什麼,反倒是旁邊寇謙之眼前一亮,覺得衛朔果然如師父所言一般,十分愛惜、重視人才,如此也不枉兄長千里來投奔。
待寇贊進來,光是那一份沉穩氣度,足以引起衛朔重視。
接下來兩人一番交談,衛朔愈加欣賞寇贊,對方不愧是出身官宦世家,才學、能力皆是不凡。
“奉國,原本你剛來河西,應該先讓你休息一下再安排事情。可眼下朔州新得,正是用人之際,崔刺史更是幾度向都護府要人,不得已朔只得讓你辛苦奔赴朔州。”
“主公此言差矣,贊既入河西,自當為主公分憂,何來辛苦之說?”
“臣願即刻前往朔方,協助刺史大人。”
“好,奉國不愧是國士大才,待日後功成歸來,朔再為你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