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就宣佈把正法交付給迦葉尊者。
所以禪宗的起源是一朵花,這個花和天女所散的花是不是同樣的花?
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
注意啊!這些公案我可沒有說答案啊!不要說我為你們作了結論,那我是會去法院告你的。可是你們諸位要去找答案。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舍利弗捱了天女的訓,就轉了個話題,他問天女,來到維摩居士的房間有多久了。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
這是禪宗式的答案。
耆年是年高德劭的人,就是老前輩之意。
我們要知道,舍利弗雖然皈依佛,他年紀比佛大,佛三十二歲出世弘法時,舍利弗已五六十歲了。
他早就出家在外面當人家的老師了,在印度稱沙門,是對離家修道者的通稱。
佛教出家稱弟子,本來不混用的,但是後來翻譯成中文卻不分了。
舍利弗皈依佛之後,就帶了自己的弟子一起過來。迦葉尊者、目連尊者也是同樣情形。
這些在經典上少有提及,但是在律宗部分就有詳載。
天女在此尊稱舍利弗為前輩,舍利弗問她在這邊多久了,她回答說,同您老前輩得道的年齡是一樣的。
舍利弗究竟解脫了沒有?在本經看起來還是個問題。
天女答得很巧妙,您得道有多久了,我就在這兒有多久了。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舍利弗就再問,那麼天女你在這兒有很久了吧!
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
天女又刮他一次鬍子,請問前輩得道也很久了吧?
舍利弗默然不答。
舍利弗沒辦法接下去了。
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天女就差點沒把舍利弗連眉毛都剃了,問舍利弗,前輩是有大智慧的人,為什麼不說話呢?
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
這句話說明舍利弗只是在“理”上解脫,而“事”上的解脫,至少在當時還沒有做到。
為什麼這麼講?
這從經典上很難看出來,研究戒律才知道,舍利弗雖然得道了,晚年身體很不好,這就成問題了。
中國研究佛學的人不大管經典,而鑽研戒律,因為這上面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