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

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 (第1/2頁)

、、、、、、、、、、

在高速行進中的騎兵,墜落下馬便是隻有死一條。他們就算不被敵人的利箭射死,也會被戰友的鐵蹄踩成肉泥。

阿史那金見還沒和敵人交上手,己方便已被射死數千人,亦是氣得哇哇大叫。好在這時他見周軍已在突厥騎兵的弓箭射程以內,連忙大聲喝道:“兒郎們速放箭還擊!讓這些中原南蠻嚐嚐我們突厥勇士的騎射功夫!要他們知道:在突厥人面前比射箭,純粹是班門弄斧!”

突厥士兵早就憋了一肚的氣,一心盼著向敵人還擊。聽阿史那金如此一說,又見敵人終於處在己方射程以內,亦是心中大為高興,立刻便取下背囊中的利箭,彎弓搭弦射了回去。

一時之間,空中羽箭如雨,密密麻麻,滿天全是黑色的利箭,甚至還有一些相向的箭矢在空中相撞,一起墜落在地上。

梁師都見了這樣的狀況,卻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覺得情形有些不對,可具體是在哪裡出了問題,他一時也說不清楚。只能說是一員久經戰陣的武將,與生俱來的一種直覺而已。

在馬上對射,這對於突厥人來說,是司空見慣之事,他們的弓箭和馬術均是嫻熟無比。可如今他們和周軍對射起來,卻是處於了下風,一陣箭雨射過去,敵人沒倒幾個,而敵人的箭雨射過來,他們卻是中箭身死一大片。這讓阿史那金和阿史那柯都大為震驚。

在仔細觀察了片刻之後,兩人才發現,這是由於周軍的鐵甲騎兵人馬皆披鐵甲,而突厥人的弓箭卻只是普通粗鐵製成,在這二十丈的距離內,根本無法穿透敵人的鎧甲如致。

而且,更讓他們心中一沉的是:周軍騎兵除了裝備比他們好之外,人人還準備了一面圓形的精鋼盾,見到箭矢射過來,便立刻提盾以靈巧的角護住自身和跨下的戰馬,大大降低了傷亡率。是以,這一輪弓箭對射之後,突厥士兵又倒下了兩千餘人,而周軍騎兵的傷亡卻是為輕微。

阿史那金心中亦是有些驚慌,暗想中原漢人素來騎射不行,見到突厥騎兵往往只有逃跑的份。但沒想到周軍的這鐵甲騎兵,卻用裝備彌補了自身騎射能力的不足,這宇明倒還真的有些門道。

兩軍交鋒,突厥騎兵和周軍騎兵用弓箭對決,結果竟然是周軍騎兵勝出,這實在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就連梁師都也沒有想到。

而阿史那金更是暗自皺眉,原本在他的心中,中原根本沒什麼厲害象樣的騎兵,哪怕是以前隋軍中的第一強騎幽州騎兵,也不過是突厥人的手下敗將。讓他們突厥騎兵一衝,還不是立刻一潰千里,被打得落花流水。

可現在周軍騎兵卻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他:如今的中原騎兵已經不同以往了,再不是突厥人能輕易勝之的了。

“衝鋒!衝進敵人的戰隊,和敵人弓箭對射我們並不佔優勢,只有近戰才能打敗敵人!”阿史那金大叫道。

突厥騎兵高呼著“烏拉”的喊聲,放下了弓箭,揮起馬刀,挺起長矛,向著對面的周軍騎兵鋪天蓋地的衝了過去,激起陣陣煙塵。

二十丈的距離一瞬即過,阿史那金率領突厥大隊騎兵,很快便衝到了周軍騎兵的面前,兩軍這時都挺起手中長槍,揮舞著馬刀,開始了拼命廝殺。戰鬥開始由之前的遠遠對射,轉為了近戰肉搏。

如果說周軍鐵騎是穩若泰山,那突厥鐵騎無疑就是如同尖刀,雙方一攻一守,井然有序。

梁師都見狀也不由動容。他在遠處望見交戰的情況,也不禁暗忖道:“突厥騎兵果然還是有些狂傲的本事,如果單論馬術和騎射,他們絕對可在天下稱雄。不過只可惜,他們也只在這方面擅長……”

他自然是很清楚,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多,可不是隻靠馬術優,騎射準就行的。不然的話,突厥人早就統一天下了。

而身處戰鬥中的宇明,對於阿史那金率領突厥騎兵猛衝過來,卻是絲毫沒有驚懼之意。因為騎射優只是戰鬥力的一個方面。突厥騎兵有騎射強、馬術精的優點,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指揮軍只知一門心思往箭衝,不會考慮戰術轉換。而且突厥人的武器裝備,更是遠遜於周軍。

程咬金一斧頭劈死了一名突厥夫長,然後眯著眼睛,望了望阿史那柯的那支部隊,轉過頭對宇明說道:“周王,在旁邊還有一支五萬人的突厥部隊,貌似是突厥貴族阿史那柯率領的,他會不會率軍加入戰團?”

宇明信心十足地說道:“咬金,你放心!阿史那柯老老實實在旁邊觀戰也就罷了,如果他真的加入戰團,我也自有安排,絕對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

戰鬥進行到現在,周軍雖然已經佔據了上風,但優勢並不大。整個戰局處於一種膠著狀態。

其實,宇明若想快速取勝,只需採取迂迴包抄戰術,便可奠定勝勢。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原因便在於,他從未與頡利的軍隊作戰過,不知道其作戰習慣。他可從未忘記,這阿史那柯和阿史那金,只是先鋒官,頡利率領的大軍才是他的真正大敵。

最新小說: 重生之病嬌夫君掌心寵 山川行踏鶴歸 焉支汗 我在皇宮當女侍衛 大唐:逍遙小地主 西涼武神 折盡柳枝長相思 我與大宋的三百一十九年 庶子崛起 大唐極品軍火商 重生嫡女步步驚心 成為了一個太監 庶女的必勝法則 極品風流假太監 史上無雙太子爺 黑蓮花嫡女線上篡位 與君闋 絕品駙馬爺 紅樓夢:80回後 重生從泰坦尼克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