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也是廬江人,病逝後,遺體送回廬江安葬,他的家眷快哭暈過去。
孫紹像是很敬佩和感激周瑜,也很傷心。
他親自為周瑜守靈數天,再離開廬江,回去吳郡。
因為周瑜的死,對孫權打擊也有點大,沒有心思再出徵,他吩咐呂蒙、丁奉和周泰守住壽春,再讓韓當、呂範和太史慈各自領兵,從臨淮出發,攻打淮陰,聯合曹軍儘快把徐州給收復回來。
司馬懿雖然不得不和鮮卑人幹架,但有東部鮮卑的幫助,壓力不算太大。
到最後,司馬懿還是能分出一部分兵力,抗拒北伐的曹軍。
再加上曹軍的進度不急不趕,恰好給司馬懿足夠的應對時間。
孫紹回到吳郡,直接去見孫權。
“叔父!”
孫紹拱了拱手,又問:“叔父是否還記得,我們與公瑾叔父之間的約定?”
孫策是江東的奠基者,孫權是發展者,孫紹算得上是後來的渴望繼承者。
目前他們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明顯,後來繼承者要搶奪發展者的成績,當然不能順從。
孫紹中所說的約定,其實是周瑜主動承諾,如果他不在之後,孫權應該把孫策奠基下來的江東,還給孫紹。
周瑜只想瓦解這個矛盾,維護目前的穩定,他想不到,許下這個承諾後不多久,就得了重病。
“當然記得,只是現在局勢不穩,貿然傳位,我擔心會導致江東動盪不安。”
孫權沉思了好一會,道:“等到過些時日,一切穩定下來後,我再與你商討這件事。”
孫紹沒有堅持和繼續,只是點頭說道:“多謝叔父的成全。”
隨後,他便退下去。
孫權心裡越來越不安,把張昭和魯肅找過來,將這些事情告訴他們。
倆人同時皺起眉頭,這種事情,一旦處理不好,那就是滔天的麻煩。
“主公你打算怎麼辦?”張昭問道。
“屬下認為,江東能有現在的規模,是主公親自努力的結果。孫紹不過一個晚輩,未立寸功,他憑什麼要主公歸還一切?”魯肅搖了搖頭,堅決表示反對。
張昭無奈地說道:“如果公瑾還在,他一定有辦法再維持著平衡。”
這話一出,他們都長嘆一聲。
孫權說道:“如果沒有大哥,就沒有現在的江東,於情於理,我也應該歸還,之前我只是代為管理。”
魯肅堅持自己的想法,又道:“我建議主公不要歸還。”
孫權當然不想歸還,否則就不會把他們找過來商議,他只是想要一個合適的理由。
張昭是個聰明人,琢磨透了孫權的心思,道:“孫紹年少氣盛,如何懂得管理江東?歸還了,只怕會敗壞江東的團結,屬下認為不能歸還。”
魯肅繼續說道:“公瑾屍骨未寒,不便談論這些事情,以此為理由,可以拒絕孫紹。”
“子敬所言,有道理!”
孫權微微點頭,按照他們所給出的建議,直接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