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的人隱約聽到陳和良和萬小紅似乎是吵了起來,都好奇的探頭往這邊看。
萬小紅看著丈夫這死腦筋的樣子,氣得把他拉進了裡屋,把門關了小聲的道:“你知不知道,我昨天晚上起夜的時候,看見你媽把你弟給叫到她屋裡去了!你媽說,將來她跟著你弟過日子,家裡的房子和地,將來也都是給他的!”
“胡說!”陳和良下意識的反駁道,“我爸還在的時候就說過了,家裡的房子,我和我弟一人一半兒。我媽想跟誰一塊兒過就跟誰一塊兒過,反正我們每年的養老費是少不了的。我媽對我們兄弟倆的情分是一樣的,怎麼可能把家裡的東西全給我弟啊?”
陳大伯有兩子兩女,都已經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了。
鄉下的規矩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以後,孃家的財產什麼的,就都跟女兒無關了。
而在養老這方面,孃家對女兒的要求也比較少,全憑各自心意。
當然了,從古至今,還沒多少女兒會狠心丟下父母不管的。
陳家原本家境也就一般,跟村兒裡大多數人家都一樣,靠種地吃飯。
後來陳和良結了婚,想著這樣過日子肯定不行,就帶著老婆一起去了市裡做生意。
兩人在市裡打拼了兩年,還真把生意給做起來了,也賺了不少錢。
原本,萬小紅是想讓丈夫在市裡買房子的。
這樣一來,他們的孩子,以後也就能在市裡上學了。
可鄉下人的觀念卻是,賺了錢,肯定是回老家修房子去。
陳和良當時拿不定主意,就和自家爸媽商量。
陳大伯是無所謂,反正兒子能成才就行。可陳和良他媽吳素芬,卻死活不肯答應,非要大兒子把錢拿回來修老宅。
吳素芬當時拉著大兒子的手,流著淚道:“良子啊!你們咱們村兒裡這些人,哪家不是賺了錢,就先把自家的房子給建起來?就這兩年,村兒裡多了多少樓房啊!就咱們家,還是你爺爺年輕的時候,拿爛泥和竹條糊的房子,屋頂上連瓦片都蓋不起。你們在城裡吃香的喝辣的,可你爸媽在村兒裡,那是一點兒頭也抬不起來的啊!昨兒我出門的時候,你張姨還問我,說你們家良子在城裡都幹了兩年了,也不知道到底掙到錢了沒有,怎麼還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個兒的親爹媽,住在這幾十年的破房子裡呢?”
陳和良聽得一陣羞愧,當即就表了態,說肯定會把家裡的房子給修起來,讓別人再也沒有辦法看他們家的笑話。
見陳和良答應了修房子,吳素芬又道:“你們在城裡賺錢也不容易,該怎麼忙就怎麼忙。你啊,把錢拿回來,我和你爸看著讓人修,就行了!”
陳和良也的確是沒那麼多時間待在老家,就答應了母親的提議。
他先是給母親拿了十萬,結果才用了不到一個月,母親就打電話來說錢不夠用,讓他再寄點兒回去。
陳和良就分批,又給母親寄了五萬塊回去。
結果還是不夠。
陳和良手裡實在是沒錢了,還找朋友借了不少拿回去。
等到他們忙完了回老家一看,自家這房子修得還真是挺氣派的。
別人家修的都是二層小樓,他們家修的雖說也是二層小樓,卻是足足修了兩棟!
簡直就是村兒裡的獨一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