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夜。
戌時初,金陵城外的長江上,幾十艘大船靜靜停靠在岸邊。
金陵西門,一支巨大的馬隊悄悄出城,馬車中,李煜將頭探出窗外,默默望著逐漸遠去的金陵城。
他已經決定遷都江州。
隨行的除了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外,還有三萬禁軍,兩萬江陰軍。
這五萬軍馬是李煜最後的倚仗,他們將保護年輕的皇帝平安抵達江州,同時還要保證皇權的穩固,防止皇帝被擁兵自重的節度使控制。
本來有大臣勸李煜走之前,將金陵城獻給趙匡胤或陸原,李煜沒有采納,他更希望這兩方人馬爭的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方能一出他心中悶氣。
等到了江州後,他決定用最快的速度穩定朝局,與各方罷戰,休養生息。
恢復元氣後再整兵秣馬,將來說不定還有機會奪回金陵。
馬隊一路行至江岸邊準備好的大船前,不久,這支載著唐國所有高層的船隊向江州緩緩而去。
幾個時辰後,船隊安全渡過和州,又過了幾個時辰,船隊進入池州水域。
李煜有些緊張起來,這是最後的阻礙,只要過了池州,計劃就成功了。
他站起身,披了一件黃色披風,行至船頭甲板,只可惜天色太暗,無法看清江面情形。
抬頭望著明月,李煜長嘆一聲,這些日子以來,國家存亡的重擔一直壓在他肩頭,讓他本就消瘦的肩膀看起來更加潺羸。
……
幾十裡之外,盧維義猛然從床上坐起身:“是不是周國水軍?”
“現在還不能確定。”謝讓回答,他剛剛得到手下通報,說有船隊出現在池州水域,便立刻衝進盧維義臥室彙報。
盧維義站起身,利索的穿好衣服。
當他趕到港口時,朝陽已經升起,江面情況隱隱可見。
“情況如何?”他向賈武問。
“斥候回報,說看起來像是唐國水軍,對岸港口的周國船隊並沒有出動。”賈武回答。
長江寬度並不算太寬,站在南岸就能看到北岸情況,只要周國船隊一動,池州這邊的斥候能夠看的清清楚楚。
長江之所以被稱為天險,並不是因為它的寬度,而是能夠供大部隊登陸的港口太少。
例如趙匡胤在和州的水軍,距離對岸不過十里,但對岸沒有登陸點,水軍必須先向上游走個幾十裡,然後才能登陸池州的九江港。
在這個過程中,足夠池州船隊駛出港口,在上游攔截了。
盧維義緊緊握拳,總覺得有些詭異,唐國水軍怎麼會忽然過來?該不會是周國的詭計吧。
“唐國船隊距離我們還有多遠?”他問。
“再有一個時辰就能看到了。”
盧維義大聲下令:“讓士兵們都上船,隨時做好攔截準備。”
就在這時,遠處一騎斥候賓士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