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哨騎就傳回來了訊息。左鹿蠡王終於知道敵人進了天山,他不知道是不是引誘自己大軍進天山的誘餌,因此也不敢帶著騎兵進山。
左鹿蠡王雖然憤怒,但還算有些理智。他很清楚:自己麾下這些長久坐在馬上戰鬥的匈奴騎兵,想要依靠兩條羅圈腿在山地上作戰,那就是自尋死路。可是,除了這支進入天山山路的軍隊之外,其餘的地方找不到任何大規模軍隊行動的痕跡,這該如何解釋敵人這種不合常理的行為呢?
虛圖咳嗽一聲,替左鹿蠡王分析道:“大單于,敵人跑進山裡,更加證實了屬下的判斷。您想想如果那支軍隊沿著天山一路向西,就會回到火洲,在往西,就到了伊犁。那就到了烏孫大昆彌的地盤,大昆彌伊秩靡可是解憂公主的後代,是漢朝皇帝所立。只有他才可能全力救援西域都護府。”聽到虛圖的話,左鹿蠡王的眉毛跳動了兩下,拳頭握得很緊,良久才鬆開拳頭道:“伊秩靡這是在找死!”
李同怎麼也想不到,昨夜自己的突襲會給幾千裡外的烏孫帶來滅頂之災。這也難怪,在西域,烏孫的確算得上一個大國,加上他們和大漢帝國特殊的關係。被左鹿蠡王懷疑,也不為過。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叛變,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討伐烏就屠。
西域都護鄭吉遣烏孫右大將之妻馮嫽(解憂公主的侍者)勸降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並賜印綬。烏孫國最終成為西漢的屬國。隨後漢朝為大小昆彌劃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戶,小昆彌四萬餘戶,可是烏孫國人的心偏向小昆彌。大昆彌元貴靡死後,子星靡繼位,懦弱無能,讓西漢能夠進一步控制烏孫。西漢先遣馮嫽率領百人前往烏孫鎮撫星靡,又接納都護韓宣的建議,賜烏孫高官大吏、大祿、大監金印紫綬,以輔助星靡。之後都護韓宣提出罷黜星靡,漢元帝沒有同意。
西漢成帝鴻嘉末,末振將成為小昆彌,當時大昆彌雌慄靡很有威信,末振將擔心自己地位不保,派人刺殺雌慄靡。漢朝冊封雌慄靡的叔父,當時年僅三歲的伊秩靡為大昆彌,末振將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殺後,漢朝馬上派兵殺死末振將太子番丘。後來,末振將之弟卑爰疐率領八萬人投靠康居,經常發兵攻打烏孫,企圖吞併大、小昆彌的部眾。最後被漢朝西域都護孫建領兵襲殺,烏孫國方安。
東漢以後,尤其是明帝年間,烏孫國仍然由大小昆彌分治,國勢雖衰弱,但人口七十萬,在西域這嘎達絕對是僅次於北匈奴的大國,也常常被北匈奴視作眼中釘。大昆彌伊秩靡是這時代少有的長壽之人,已經九十多歲的他和大漢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兩國來往的使節不斷,也難怪左鹿蠡王會疑心到他的頭上。
左鹿蠡王如今惱羞成怒,一心想找回面子,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把這個鍋甩到了烏孫國的頭上,此刻想也沒想,立刻率領軍隊兵發赤谷城,找伊秩靡的晦氣去了。這下子倒是便宜了李同,不得不說這傢伙的運氣真好。
與之相反,烏孫國伊秩靡可就倒黴透了,莫名其妙的被捲入了一場大戰。正所謂人在家中坐,橫禍從天降,哭都沒地方哭去。
——————
言歸正傳,我們把視線回到遁入天山的李同身上,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行軍,李同、耿恭回到了哈密城,沒想到在這裡還遇到了從於闐歸來的班超使團和駙馬都尉耿秉派來的使者。
耿秉的使者明確表示短期內朝廷根本沒辦法派援兵,西域都護府只能夠自己想辦法自救。不過,李同率領六百玄甲騎疏勒城外火燒連營,大破匈奴的訊息讓眾人震驚不已。興奮之餘,班超也帶來了柳中城關寵部的訊息。關寵部一千五百多人此刻被一萬八千匈奴人困在城中,雖然無法突圍,但好在暫時還能夠自保,如今已是秋天,時間拖長了,入了冬關寵部恐怕也支撐不下去。
對於漢朝經略西域來說,柳中城的位置戰略意義實在太重要了,如果丟失,就意味著大漢朝失去了天山北路。眾所周知,塔里木盆地中間有一個大沙漠,把西域通向西方的通道分成了南、北兩條。北道有焉耆、龜茲、姑墨、溫宿、尉頭、疏勒等國,南道有拘彌、且末、若羌、尼雅、于闐等國。因為有天山隔著,匈奴對這些國家的控制,不像對車師那麼直接有力。
柳中城即後世的鄯善縣城。正如從西域走進內地要經過玉門關一樣,要進入西域的腹地,這座城是怎麼也不可能繞過去。每逢漢匈要爭奪西域的控制權,都要在這裡大打一仗。得到了這座城就得到了西域,同樣,只要失去了西域,也就失去了這座城。
自王莽新王朝後,漢朝失去了它,西域就被匈奴控制了。永平十六年,漢軍擊敗南呼衍王,重新奪回了這座城市,派遣最精銳的部隊關寵駐守後,對匈奴作戰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匈奴人是知道這個地方的重要性的,這次匈奴人的反撲,左鹿蠡王派大將率大軍圍困柳中城,那也是勢在必得的。
永平十八年九月廿十七辰時,哈密城主府議事堂內,在班超的主持下,李同、耿恭、劉進(耿秉的使者)以及莫博德、古德信、萬福等一些中層軍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討論如何救援柳中城的方案。會議一開始,就陷入了激烈的爭論中。無他,實力不足,力不從心啊!
現在整個哈密現有的機動軍事力量主要是以李同的玄甲千騎為主,表面上看,剛剛經歷大戰以後,玄甲騎人數還不到一千人,實際上李同是有野心的,他麾下的玄甲騎有一千八百騎,超編近半了,可他現在不敢亮出來呀,況且他的秘密基地野狼谷也需要玄甲騎駐守,那你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絕不容失,他可不會為了此戰把褲子都當掉。
現如今,哈密城的駐屯兵加上耿恭部不到兩百人的殘部,以及各位大佬的護衛。哈密城真正可用的兵力不到一千四百人,除了玄甲騎,其他的都是步兵,防守有餘,進攻不足。如果李同帶領麾下的玄甲騎出徵,哈密城一下子就會變得極度空虛。李同雖然在疏勒大勝一場,但在西域,無論是兵力還是僕從國,匈奴人佔據著絕對的上峰。誰也不敢保證左鹿蠡王不會進攻哈密。
班超、耿恭是極力贊成救援柳中的,他們很希望玄甲騎能夠再複製一下疏勒城外的奇蹟。耿恭甚至要求李同借五百玄甲騎給他,並拍著胸脯說,他也會創造一個奇蹟出來。這怎麼可能?耿恭立功心切,李同當然不可能答應。玄甲騎的軍候們也認為不合實際,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李同也不會拿著自己的部隊去冒這個險。
左鹿蠡王吃了這麼大一個虧,不可能不會派人提醒圍困柳中城的軍隊,如果匈奴將領個個都這樣蠢,這北匈奴也不可能成為大漢的心腹大患。作為駙馬都尉耿秉的使者劉進態度曖昧,並沒有表現出明確的觀點。眾官員從辰時一直討論到午時,依然沒有一個結果,會議陷入了僵局。
會議室的氣氛很壓抑。李同盯著沙盤陷入了沉思,所有人都把眼睛盯在他的身上。尤其是班超和耿恭,眼睛裡都快噴出火來。沒辦法,現在在西域手上有兵的有實力的只有李同了,如果他不願意出兵,誰也無可奈何。班超和耿恭相視嘆了一口氣,也覺得自己有些強人所難。畢竟李同才是真正的哈密戍己校尉,守境安民才是他的職責,如果丟失了哈密,李同是要被朝廷問罪的。李同前次能夠冒著風險千里救援疏勒,救出耿恭部,已經仁慈義盡,做的夠好的了!
李同在會議室踱著步子苦思冥想,腦子裡面突然靈光一閃,又回頭打量了一下沙盤,心中頓時有了主意。他對班超、耿恭兩人抱拳一揖,說道:“班司馬、耿校尉,末將有一個計劃也許可解柳中之圍。不過這件事還需要兩位大人相助。”
“李將軍請講。”班超說道。
“兩位大人,你們請看,”李同指著沙盤上的一個位置,說道,“我們都知道匈奴的王庭大部分時間都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現在已經是秋季,匈奴王庭肯定會轉移到冬季牧場金微山(今新疆阿爾泰山),左鹿蠡王率領五萬大軍如今在天山南路征討各國,圍剿西域都護府。可想而知,金微山匈奴王庭所在之地肯定非常空虛,防禦也很鬆懈。我打算圍魏救趙,效仿霍驃姚,帶著玄甲騎長途奔襲金微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末將誓必把匈奴人的後方攪得個周天寒徹,逼左鹿蠡王回師救援王庭。”
此話一出,眾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李將軍,萬萬不可如此冒險!兵法有云: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你這樣長途奔襲,就食於敵,變數太大,太過冒險了!實不可取。”班超第一個表示反對,耿恭也覺得李同有些異想天開。
所有人心裡都很清楚,金微山是匈奴王廷所在,帳下牧民六七十萬,雖然各部落比較分散,但這些牧民幾乎人人都可以騎馬射箭,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出十幾萬騎兵出來。退一步說,李同即使能夠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可要全身而退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哈密到金微山兩地相隔三千六百多里,長途奔襲,在這些人看來,這跟找死差不多。
這也難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後世蒙古人是怎樣做戰的,李同的玄甲軍是完全採取了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戰術訓練出來的軍隊,已經習慣了坐在馬背上吃乾糧乾肉,喝馬奶的行軍和補給的方式。一人三騎,甚至是五騎,根本就不擔心補給。蒙古人就是憑藉著這種戰術,幾乎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
因此,李同態度卻非常堅決,他振振有詞的說道:“孫子曰: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你們想想,諸位想不到末將會這麼大膽,匈奴人必定也想不到。如今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意已決,諸位不必再勸!。”
李同大義凜然的話一出,班超、耿恭等人涕然淚下,感動的不要不要的。眾人恭恭敬敬的抱揖行禮,李同趕緊還禮,連稱不敢。隨即,李同捧出哈密城守大印,恭恭敬敬的交到班超手上說道:“班司馬,耿將軍,哈密城是我大漢在西域最後的據點,這次末將出徵,匈奴人很有可能來圍攻哈密,這座城就拜託大人了!”
“你放心!李將軍大義,班某隻要有口氣在,必保哈密無虞,誓與哈密共存亡。”班超抹著眼淚說道。
耿恭也表態道:“李老弟,你放心吧!城在人在,城亡我亡,老夫拼掉性命,也要保住哈密城。你此去萬里征戰,孤軍深入敵境。一定要多加小心,如若事不可為,以保全自己為上。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