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左良玉深知,要想讓士兵賣命,就必須給他們好處。所以他縱容士兵搶劫民財,軍隊打了勝仗,對於收繳的財物,左良玉一毫不取,全部分給士兵,因此他計程車兵們對左良玉是又敬又怕又喜歡。
說到根由,其實左良玉也是沒辦法,朝庭內外交困,不能保證軍餉,士兵們拿不到餉銀,出現了很多譁變的,很多官軍士兵去投降農民軍,就是拿不到銀錢的緣故。因此左良玉這才縱容部下搶掠民間。
此時眾將都看著左良玉,不知出了何事。
左良玉掃視一下眾人,沉聲道:“方才接到探報,秦軍已經增兵到南陽,而且由白起親自掛帥,全軍四萬人馬,殺了過來。看來要與咱們決戰啦。”
他的兒子左夢庚道:“父帥,咱們手裡有五萬人馬,怕他什麼,不如迎上去,打他個措手不及。”
部將馬士秀道:“對啊,大帥,汝陽離洛陽不遠,為了防止城中的闖軍出來夾擊,還是迎上去的好。”
左良玉點頭:“說得對,汝陽向南二百里的昭平地區,溝谷縱橫,地勢開闊,正好作戰。據探子報,秦軍騎兵足有二萬,而咱們的騎兵卻只有一萬,大部分是步兵,地勢太平坦了,對我軍不利,因此本帥認為,昭平地區,是最好的決戰地點。”
眾人都說好。
於是第二天上午,左良玉命令全軍開出汝陽城,帶上了糧草軍械,前往昭平地區。
左良玉親自率一萬騎兵在前,令左夢庚在後面統領步兵,全軍五萬人,浩浩蕩蕩,迎著秦軍開了過來。
白起帶領著秦軍,一路上並不著急,小心翼翼地前行,他不止一次的派人告訴王豹,切忌一味猛進,當心落入左良玉的埋伏。
因為有這個小心,所以白起才將人馬分為三路,相互之間有個呼應。
等到大軍開到南召地區之時,突然有斥候來報,前方六十里外,發現官軍人馬,旌旗遮天,人馬不下一萬餘人。
白起立時下令,全軍紮營,不再前進。他命斥候繼續打探,一定要弄清楚,這是哪裡的人馬。
白起在歷史上號稱人屠,好像是殘暴野蠻的統帥,但是知道他的人都明白,白起用兵,出奇的謹慎小心。他從普通一兵出身,直做到大將軍,秦軍的全軍總指揮,一路升上來,大小數十戰,卻無一敗績,這個傳奇似的經歷,更說明了他對戰爭的態度。
兵兇戰危,沒有誰對任何一戰,有絕對的把握。白起便是如此,無論他自己率領多少人馬,對手有多少人馬,白起一定不會大意放鬆。
在他眼裡,攻城不是目的,掠地不是目的,戰爭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殺人。用句當今的理論,就是消滅敵之有生力量。
這一次他率軍來到河南,目標只有一個,把左良玉的人馬殺光。
白起紮起大營,安心地等著前面的訊息。
第二天,斥候們陸續回來,帶來了較為準確的情報。
左良玉率領全軍人馬,約有五萬人,前來迎戰,在昭平境內紮下大營,不再前進,看樣子是等著秦軍前來。
官軍之中騎兵數量不多,大多是步兵,但是器械精良,軍中多有火槍兵,還配備著強弓硬弩,對付騎兵較為厲害。
左良玉軍中帶著糧草,看樣子不用從後方運輸,這是防備秦軍截了他的糧道,看樣子左良玉是下了決心,要在昭平與秦軍決一死戰。
白起聽完之後,立刻吩咐手下人,去找幾個昭平當地的人來。
不多時,親兵們找到了十幾個,有老有少,都帶進大帳,白起問他們:“你們都是昭平人,對那裡的地形都很熟悉吧。”
十幾個人一起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