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道:“眼下還用不著,這一帶沒有什麼災荒,百姓們還吃得上飯,拉不起人馬來,等到了河南,再做計較,”
一行人穿著官軍服色,沿途不擾百姓,又都是騎兵,因此很快就進入了河南境內,越向河南境內深入,災情越重,餓死的百姓越多,有時候大路上擠滿了逃荒的人,看到他們過來,連忙閃避,生怕懷中僅有的一點財物糧食被搶走了,
李巖知道,眼下沒有多餘的馬,帶著這些人就是累贅,只得忍痛扔下他們,
他們一路向西北方向而來,幾天之後,就進了開封地界,
李巖很清楚,開封是河南的重鎮,要想假扮高官,這個地方最合適,
於是這一天,他們到了開封城外,李巖讓李敢帶著人隱藏下來,自己帶著一枝梅,紅娘子,還有幾個秦軍士兵,裝扮成商人,進了開封城,
在城中,他們詳細打聽了各個府衙的門路,以及駐軍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底,天未黑的時候,就出了城,只留一枝梅一個在城裡,
一枝梅沒有住店,一個人躲進城內的城隍廟裡安身,只等天黑,便可以下手,
李巖等人在城外一處密林中等她,子時剛過,只見一枝梅揹著一包東西,小跑著回來了,李巖問道:“都拿來了,”
一枝梅將那包東西向地上一放:“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漏下的,你看看吧,”
李巖藉著火把的光亮,將那包東西開啟,依次檢視,只見裡面有金令,大印,券書,腰牌等物,那大印上刻著:蕩寇將軍,開啟券書一瞧,原來是開封城中的一位總兵,姓楊名勝,
李巖一想,總兵的官不算小了,拿它可以去糊弄那些小縣城的守軍,於是誇了一枝梅幾句,令她喜笑顏開,
有了蕩寇將軍印,大家都神氣起來,李敢扮作將軍,李巖給他作記室,揣著這顆金印,折向東方,直奔潼關而來,
一路上,只要路過縣城,他們便在城前叫關,說奉了河南巡撫之令,前往洛陽公幹,走到這裡,馬匹有了減損,請駐軍以馬相贈,
有的縣城一聽河南巡撫四字,吃驚非小,立刻送出些馬匹來,一般都是幾十匹不等,還有的地方,守將有些疑惑,李敢等人便以金銀買馬,那些守將都是貪婪之徒,見了金銀,又有大印金令,敢還敢其它的,很大方地送出馬匹,
有了馬,李敢等人沿途開始招攬難民,他們開始以為沒有多少人敢跟著官軍走,因為官軍的害民之名實在太響亮,可是有些地方,只要他們一說,跟著走有飯吃,立時便有成百的人跟了來,
看來饑荒的恐怖遠比官軍要大得多,
李敢等人走過十幾個縣城,弄到了數百匹馬,這些馬大多不是戰馬,而是騾子,驢子,而且跟隨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開始是幾百人,後來慢慢到了一千多,等他們來到洛陽境內時,竟已有了兩千多人,加上秦軍,足有三千之眾,
如此大的隊伍,若想不被人起疑,很不容易,於是李巖決定,留下一小隊秦軍,帶著這些人,自己與李敢等人率領所有騎馬的人,加快速度,先行趕到潼關,
李敢同意了,他留下三十名秦軍,帶領這些徒步的百姓,慢慢向潼關走著,自己帶著人馬,和七百多個騎馬的百姓,加速趕奔潼關,
三天之後,李敢他們終於看到了潼關上飄揚的秦軍大旗,
李巖看到秦旗之後,眼淚差一點流下來,自己被官軍抓走,又被農民軍扣為人質,直到今天,方才脫險歸來,真有點兩世為人之感,
等來到關下,涉懷已得到訊息,立刻開關迎接,將李巖等人迎進關內,然後派人飛馬稟報秦王,
涉懷一瞧,來了七八百人,而且好多人看起來都是饑民,李敢這才說明,他們路上收容了很多百姓,騎馬來的只是一部分,還有幾千人在後面呢,
安頓下來之後,涉懷設宴為李巖洗塵,李巖等人在這裡休息了一天,然後趕往西安面見秦王,
秦王聽說李巖到了,吩咐出城迎接,這可是極重的禮遇了,因為秦王聽說了,李巖在生死關頭,仍舊選擇忠於秦軍,忠於秦王,這樣的人實在太難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