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陳修也聽師父說過,這世界修行是分境界的。
這境界不是亂來的,每一層境界都有嚴格的標準,沒有達到標準就不是這層境界。
問題是,陳修是念詩練出來的,沒有正經修行過,哪裡知道自己是什麼境界。
於是,陳修便說道:“我沒有境界。”
聽了陳修的話,蘇沐錦和連琪都是一愣。
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境界呢,只要是修行者,都必然有境界。
“弟,你不想說,姐也不勉強你。”蘇沐錦失望道。
一個修行者的境界,就和女人的年齡一樣,是很隱私的事情。
就算很熟悉的關係,也不會隨便問人境界的。
陳修不想說,也很自然。
連琪眨眨眼,將蘇沐錦拉到一邊,問道:“你覺得他什麼境界?”
“歸真吧。”蘇沐錦想了想道。
“也就是通神了。”連琪恍然道。
“你聽錯了,我是說歸真啊。”蘇沐錦道。
修行境界分為氣動、長息、明竅、歸真、通神、抱丹、凌虛、天元等等。
明竅能通法術,但真氣是散亂狀態的。
歸真是將散亂的氣變成真勁,歸於丹田。
陳修的詩詞竹簡‘真氣養玄胎’五個字,在丹田處形成玄胎,道理和歸真有些類似。
在蘇沐錦看來,陳修要聚氣成兵,歸真境界是最低的要求了。
“你向來保守,肯定往低了說,我看他至少也是一個通神境!”連琪哼哼道。
聽了連琪的話,蘇沐錦也覺得有些道理。
以陳修聚氣成兵的神奇手段,一個歸真境怕是蓋不住。
離得近的一個小師侄聽到‘通神’兩字,對黃文澤道:“師叔,我聽她們說,那小道長是通神境呢。”
“呵呵,頭髮長見識短,陳道長憑一雙肉掌就壓氣成兵,區區通神境豈能作到,少說也是抱丹了。”黃文澤不屑一笑,又給陳修升了一級。
兩個師侄對師叔的話深信不疑,都向陳修投以羨慕嫉妒的目光。
陳修不知道,他只是露了一手,就被三個人理解成了高低不同的三種境界。
有趣的是,他們絕對想不到,就連陳修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境界。